旬邑嗩吶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地方民間樂器種類的一種,主要用來演奏婚喪嫁娶的樂器,迄今有5000多年的歷史。
嗩吶是一種外來樂器,據考證在金元時期,由龜茲國(今新疆哈什一帶)帶入我國,最先作為宮廷器樂演奏。到明代,戚繼光用于軍中作為軍樂,以后逐漸傳入民間。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旬邑人仍有貶稱嗩吶藝人為龜茲之說。 旬邑歷史悠久,西周置邑。旬邑嗩吶源遠流長,徒承師藝,代代相傳,當時無樂譜、無文字,全憑耳傳口授流傳下來。
旬邑嗩吶曲目
旬邑嗩吶曲目、曲牌現存100多首,曲目、曲牌主要分紅事樂曲、白事樂曲兩大類。每個曲牌曲目的吹奏對每個活動的事由禮儀形式都有嚴格的對應,諸如:紅事婚嫁迎娶上轎吹奏的曲目是《大開門》;迎親吹奏的曲目是《小開門》;中午請客人入席(俗稱請戶)的曲目是《挑水》;新郎新娘拜堂的曲目是《大升官》。白事喪葬吹奏的祭奠曲目是《吊孝》;獻祭的曲目是《抱靈牌》;送葬的曲目是《祭靈》。其它如喬遷、祝壽、小兒滿月、門面開張等慶賀之事雖沒有紅白兩事那么嚴格的禮儀與曲目的對應,卻有著驅邪、祈福、求富貴的寓意。吹奏的曲目基本是《大開門》、《節節高》、《大升官》、《將軍令》、《紡棉花》等歡快、喜悅、熱鬧、紅火的音調。
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旬邑嗩吶
來源: 瀏覽 4563 次
上一篇:紹興黃酒釀造技藝
下一篇: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定襄面塑
更多關于 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旬邑嗩吶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