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家民俗大院始是清代的古建筑民俗大院,位于位于北院門144號,總居住面積2310平方米,是磚木結構的四合院,歷經百年滄桑之后,“高家大院”已成為古城西安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高家民俗大院是易俗社創始人之一高培支的故居,西安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高家民俗大院于明朝末年崇禎時期開始興建,到清朝乾隆時期基本初具規模。大院主體完工在乾隆時期,到道光年間整個院子完成。最后一次大修在同治十年,最近一次恢復是在六十年代進行。坐北朝南,為三開間三進院落,院內兩側的廂房都是“房子半邊蓋”的典型陜西民居特色,過廳為硬山明柱出檐式,且前后、東西相向對稱,上房為硬山明柱出檐二層樓房。二道門為三開門,即正門帶兩個偏門,門樓磚雕精美,除花鳥竹木之外,“平為!、“蒼竹”等字如浮空中,與白紙窗欞相映成趣。
高家祖先以經商為主,144號院老祖高岳崧進京入詔。太后下令國家撥款翻修,進北院門的官員都要下轎?梢姰敃r144號院老祖官位之高。大院大發展是在乾隆時期,當時高家三子喜中榜眼,得乾隆御批榜眼及第。家族文、武、商俱全。清末家道衰落。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大院被收歸國有至今。1985年,書畫院及政府部門開始進住該院。并對院內幾處進行了修繕。1999年由中-挪兩國投資對大院頂部等其他損壞嚴重的結構進行了整修,2001年,這座民居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02年獲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亞洲太平洋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