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洛陽故城位于洛陽市區東約15公里處。它始建于周代,一直沿用至唐朝初年,歷時近1600年;曾先后作為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和北魏等朝代的王都或國都,都城史長達540多年。
漢魏洛陽故城是我國古代都城中定都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都城。它歷經朝代眾多,歷史文化遺存豐富,文化內涵厚重,建筑形制變化復雜,是研究洛陽地區乃至中國古代城市文明發展進程的寶貴資料。
1 跨越千年歷史 “兩最”聞名于世
公元前1059年,周公東營洛邑,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二城并為東都。漢魏洛陽故城即由成周城發展而來。
春秋晚期,周敬王為避王子朝之亂,在晉國幫助下曾擴建成周城,并以此為都;戰國晚期,秦滅周,秦相呂不韋再次大規模擴建該城,形成了漢魏洛陽故城的基本規模。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建都于此,東漢明帝后,該城又歷經長時間的修建。之后,曹魏、西晉、北魏均在此建都。北周宣帝入主中原后,以此為東京,發勞役4萬大修洛陽宮長達一年多,這也成為歷史上最后一次對漢魏洛陽故城進行修建。但未及完成,宣帝駕崩,新君繼位,大規模的筑城活動中止。由于此處主要是作為東漢至北魏時期的都城,故被稱為漢魏洛陽故城。
在我國眾多的都城遺址中,漢魏洛陽故城遺址是定都時間最長、區域面積最大(達100平方公里)、保存較好的一座古城遺址,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都城遺址,其城市規劃建設對后來的都城發展影響深遠。
2 考古發掘研究,形制遺存漸現
1922年的冬天,在漢魏洛陽故城南郊,當地村民在挖藥材時偶然發現了曹魏三體石經的碑石殘塊。這一發現引起國內一些學者的關注,著名學者馬衡曾多次來此地考察,判定這里應該為漢魏時期故太學的舊址。
隨后,在該城址范圍內,許多漢魏時期的石質銘刻文物相繼被發現,包括西晉時期的辟雍碑等。金村東周大墓也被發現。這座城址逐漸被更多中外人士所關注。新中國成立后至今,中國社科院的考古人員對該遺址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考古發掘,取得了豐碩成果。
“三城制”布局
勘查發掘發現,漢魏洛陽故城的形制是隨著帝國政治歷史的發展演變而不斷變化的,早期都城的“外城”和“大城”演變為后來的“內城”,其外增擴出了“外郭城”,形成了中國古代都城中涵蓋宮城、內城(皇城)、外郭城的“三城制”布局。
專家介紹,隨著朝代更替與社會發展,漢魏洛陽故城不斷增擴,城市規模也逐步擴大。其中早期的增擴是因城市規模小無法滿足帝王需要,于是當時的人們在舊有城圈基礎上擴大局部,即拆除舊城某一面或部分城墻,在其外側擴建新城;晚期的城市變化則是以舊城為中心,在其四周新建一圈城郭。這樣,漢魏洛陽故城城圈就達到了三重。
研究表明,漢魏洛陽故城的形制在不同時代或時期的每一次變化與發展,成為各個歷史時期國家都城不斷完善的最好證明,其都城布局形制也對隋唐及以后各朝都城的建設具有重要影響。
遺跡豐富,備受關注
考古發掘發現,漢魏洛陽故城內城東垣殘長3895米,西垣殘長4290米,北垣殘長3700米,南垣被洛水沖毀。全城周長約14公里。
現存漢魏故城的規模與布局基本上為北魏時期所遺留。遺址區地上、地下遺跡和遺物豐富,主要有宮城、內城、外郭城、白馬寺、永寧寺塔基等遺址,此外還有位于南郊的禮制建筑群和金村東周大墓等。
其中,宮城位于內城中北部,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660米,是都城里最重要的中心建筑區?脊虐l掘探明,北魏宮城有三道門,其中,位于宮城南墻偏西處的,是建有高大雙闕的閶闔門,此為宮城的正門。作為象征著統治者威儀的禮儀性建筑,這里是舉行帝王登基或接見四方朝貢者等重大活動的地方。它與宮城正殿太極殿、銅駝大街、內城正門宣陽門以及直達外郭城外的圜丘構成了魏晉以及北魏洛陽城的南北中軸線。該門也是目前國內考古發掘出的時代最早的宮城正門。
南郊禮制性建筑群包括靈臺、明堂、辟雍等禮制建筑和當時的國立大學——太學。這一區域是漢魏時期多個朝代舉行國家祭祀等禮儀大典的重要場所。東漢太學始建于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太學遺址,這里出土了大量“熹平石經”和“正始石經”殘石。
東漢靈臺始建于東漢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天文觀測臺遺址,范圍達5萬多平方米。作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國家天文臺,從建臺一直延續到公元4世紀初,使用期長達約250年。這里也曾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工作和學習的地方。當年由他設計制造的“渾天儀”、“地動儀”等儀器也都曾安放于此。
北魏皇家寺院永寧寺位于閶闔門外的西南側,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這里曾以雄偉的木構佛塔聞名于世。殘存的永寧寺塔基遺址位于寺院中部,在發掘塔基的過程中,一批佛教塑像被挖掘出來,它們為研究北朝時期的佛教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加強立法規劃,多重保護管理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大部分位于農田中,雖然被現代建筑壓蓋情況較少,遺址大體保存完整,但受自然因素和一些生產、生活活動的破壞,一些高臺建筑和重要宮殿建筑地面上的布局殘狀消損較大。因此,對漢魏洛陽故城的保護極為重要。
1961年,漢魏洛陽故城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洛陽市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保管所組建。
198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依法劃定了漢魏洛陽故城保護范圍,我市文物部門在主要遺址點樹立碑牌標志。
1995年,文物部門編制《漢魏洛陽故城保護規劃》,并于2005年重新進行編制,提高了保護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006年12月1日,《洛陽市漢魏故城保護條例》施行,它是專門的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保護法規。
建造遺址公園,保護利用結合
據洛陽市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保管所辦公室主任陳建軍介紹,漢魏時期,洛陽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張衡在此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蔡倫在此發明造紙術,《漢書》、《說文解字》等書均在此著成,“董卓燒洛陽”、“洛陽紙貴”、 “樂不思蜀”等故事和成語典故也都發生在這里。此外,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也證明,漢魏洛陽故城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是最早的客家人祖地。所以,保護展示漢魏洛陽故城,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漢魏歷史文化、了解古代洛陽。
隨著漢魏洛陽故城被列入“十一五”期間國家首批保護的36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專項之一,又被列入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跨國聯合申報項目,漢魏洛陽故城的保護迎來了新的機遇。
2006年國家大遺址保護工程啟動后,漢魏洛陽故城文管所率先實施了宮城閶闔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該工程已于2008年完工。
2009年6月,內城東北城墻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也得以實施。施工人員清理了城墻上的灌木,通過夯土修補、土坯填洞、泥漿注縫、頂部覆土植草等方法來保護墻體。
2011年,宮城二號宮門、銅駝大街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完成。
在北魏宮城三號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現場,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陳建軍告訴我們,為了保持遺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的施工將先在原遺址上鋪墊一層細沙隔離層,再在隔離層上覆土保護,并對遺址現象進行保護展示。為了保護夯土遺址臺壁的四周壁面,給游客以直觀的印象,他們還在門址的細沙隔離層上沿夯土遺址臺基砌有一定高度的磚墻予以保護展示。
今年,文物部門將重點進行漢魏故城三號宮門、宮城西南城墻保護展示工程,同時還將完成漢魏洛陽故城核心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規劃的編制。
根據漢魏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還將進行靈臺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內城西城墻310國道南北兩段保護展示工程、永寧寺整體保護展示工程以及西城墻西陽門保護展示工程,同時建設漢魏故城博物館。這些保護展示工程的實施,將實現漢魏洛陽故城保護和利用的良性互動。
我國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
來源: 瀏覽 1560 次
上一篇:大口金故邸古鍋耳屋群
下一篇:北魏孝文帝長陵
更多關于 我國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門寺
- 中華第一木樓飛云樓
- 慈壽寺萬歷玲瓏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規模最大..
- 沈陽故宮古建筑
- 玉蟾宮
- 隆興寺
- 沈陽故宮
- 樊川興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樓
- 頤和園琉璃牌樓
- 國子監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樂宮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陰文廟
- 摩訶庵
- 清化寺
- 先農壇(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區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墻子路..
- 承德避暑山莊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晉中市介休源神廟
- 靈壽傅氏透雕古牌樓
- 明清時期古建筑木石結構牌坊..
- 張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時期
- 地跨豫陜鄂的古鎮荊紫關鎮
- 懸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瓏寶塔慈壽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稱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國石牌坊之鄉
- 廣東潮州古建筑己略黃公祠
-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佛教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