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遺珍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北京站巡展將于2017年7月25日——8月4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本次展覽精選現存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和保護成果, 多為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項目的珍品,這些實物共178冊(件),其中含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的30件展品。此外,展覽還展出了部分省區30多年來整理出版的少數民族古籍大型出版成果16種共1000冊、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成果展示板31幅。本次展覽展示的文種包括:東巴文、彝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古壯字、布依文、水文、藏文、八思巴文、傣文、回鶻文、蒙古文、滿文、察合臺文、于闐文、佉盧文、突厥文,共18種。
從結繩記事、說唱口傳到碑銘、石刻;從貝葉經文、竹木簡牘、絲帛素書到活頁函本、線裝典籍文字,不僅僅只是文字,更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史記憶。
東巴文《東巴舞譜》共記錄了34種東巴舞蹈東巴文,被譽為現在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且“活著”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堪稱人類社會文字起源的“活化石”。如今,能夠書寫和使用東巴文的人寥寥無幾,能夠親眼看到如何書寫東巴文更是難得!皷|巴紙”創制于唐代,采用納西族地區特有的高山野生稀有植物麗江蕘花制作,經過數十道東巴家傳的手工工藝制作而成,是中國所有手工紙中最厚的。在中國的傳統手工紙中,唯有厚實的東巴紙可以雙面書寫。因為蕘花有微毒,所以東巴紙具有抗蟲、抗蛀、保存時間特別長的特性,納西族民間有東巴紙紙壽千年的說法。 去麗江太遠,可以直接移步國博,親眼看看傳說中的象形文字究竟長什么樣。
彝文《百樂書》“百樂書”系彝語音譯,是滇南彝族對民間流傳的一種彝文典籍的統稱,其特點是用圖、文對照的形式反映流傳地彝族的社會和生產生活情況。彝文是四川、貴州、云南等地的彝族群眾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韙書”。目前發現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萬年。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與中國甲骨文、蘇美爾文、埃及文、瑪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代表著世界文字的一個重要起源。 古彝文是彝族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產生于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之間,是一種原生的古老文字,不是借用和摹仿漢字的產物。彝文典籍的內容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天文、地理、政治、醫學、生物、農牧等無所不包,是彝族人民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西夏文《經律異相》“民族古籍只是文化保護大版圖中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中華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f如柱說,我們現在爭分奪秒所做的事,就是不希望若干年后留遺憾。
“民族遺珍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來源: 瀏覽 1332 次
下一篇:廣東省博物館8月份有哪些展覽
更多關于 “民族遺珍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在國...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