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yltqd.cn-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美利坚,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樱花官网官方入门网站2023,国产经典绝伦的爱情电影

  • <kbd id="yo6sg"></kbd>
    <ul id="yo6sg"></ul>
    <kbd id="yo6sg"></kbd>
    <tr id="yo6sg"><center id="yo6sg"></center></tr>
  • <tr id="yo6sg"><td id="yo6sg"></td></tr>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民俗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青海省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青海省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來源:  瀏覽 15935

    青海省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一、宗日遺址(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

    保護范圍:東以遺址東側為基線外延900米,南至黃河第二級臺地邊沿,西至卡力崗雙叉溝,北以遺址北側為基線外延80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與保護范圍一致,南以保護范圍為基

    線外延至黃河北岸,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00米。

    二、塔里他里哈遺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為中心各外延20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230米,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80米,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550米,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320米。

    三、虎臺遺址(西寧市城西區)

    保護范圍:東至虎臺小學、三毛幼兒園,南至西關大街,西至虎臺西巷,北至虎臺派出所。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虎臺一巷,南至西關大街,西至虎臺市場,北至五四大街。

    四、門源古城(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墻體基礎為基線各外延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

    50米。

    五、貢薩寺舊址及宗喀巴大殿(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

    保護范圍:東至曲鍋茸溝,南以貢薩寺舊址南側外延100米,西以貢薩寺舊址西側外延100米,北至貢薩熱措山北側山脊。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龍雍容溝,南至貢寧拉山埡,西至貢薩熱措山西側山麓,北至長江。

    六、街子拱北(海東市循化縣)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圍墻為界。

    建設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5米,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30米,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七、夏瓊寺(海東市化隆縣)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夏瓊寺轉經路外側為界。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沙工哇東側道路,西至山崖,南以2520米等高線為界,北至山梁后查讓村。

    八、文都寺及班禪大師故居(海東市循化縣)

    保護范圍:東至喬日旦臺尕,南至查龍洞,西至扎木托,北至交黃餓麻。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尼麻后,南至查龍洞,西至扎木托,北至達日浪哇。

    九、旦斗寺(海東市化隆縣)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自然溝內側為界。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3000米。

    十、佑寧寺(海東市互助縣)

    保護范圍:北至后山峨博,西至護法殿后山小路,南以佑寧寺南側為基線外延100米,東至天門寺山頂。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200米。

    十一、洪水泉清真寺(海東市平安區)

    保護范圍:東以清真寺東圍墻為基線外延6米,西、南至村道中線,北以清真寺北側為基線外延6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村道中線,南以大泉溝2785米等高線為界,西以清真寺西側民居院落西側為界,北以村民活動廣場北側為界。

    十二、保安古屯田寨堡古建筑群(保安堡、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吾屯城堡)(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

    1.保安堡(含鐵城山古城)。

    保護范圍:保安古城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堡墻外第一排院落外側為界。鐵城山古城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現狀堡墻外延3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安堡保護范圍外第一排院落東側現有道路。西、北至過村省道。南側:保安大河以西,沿保護范圍外延100米;保安大河以東,沿保護范圍外延70米—200米,至現有河流、道路。此范圍為保安古城和鐵城山古城兩處的建設控制地帶。

    2.郭麻日堡。

    保護范圍:東至堡墻外道路,西至堡墻外道路,北至堡墻外道路,南至堡墻外現狀陡坎。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省道西側,西至村落主要建成區西側,北至村落北側河道南岸,南至村落主要建成區南側(現小路北側)。

    3.年都乎堡。

    保護范圍:東至內堡東墻外道路東側,南至內堡南側陡坎,西以堡墻為基線外延10米,北以堡墻為基線外延1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東側村內公路,南至南側河道北岸,西至村落主要建成區西側,北至年都乎寺南側院墻及延線小路北側。

    4.吾屯堡。

    保護范圍:東至堡墻外小路西側,南至堡墻外小路南側,西至堡墻外小路西側,北至堡墻外第一排院落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村內公路東側,南至吾屯上寺南側小路,西至村落主要建成區西側小路,北至村內公路北側。十三、東關清真大寺(西寧市城東區)

    保護范圍:東至團結三巷,南至中南關街,西至樂都路,北至東關大街。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團結二巷,南至中南關街,西至勝利巷,北至東關大街。

    十四、賽宗寺(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

    保護范圍:東以賽宗寺僧舍東側為基線外延200米,西以吉祥塔西側為基線外延160米,北至賽宗山南坡頂,南至卓瑪山山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吉祥坡半坡,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50米,南至卓瑪山北坡,北至賽宗山頂峰。

    十五、文昌廟(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

    保護范圍:東以第一道牌坊為基線外延50米,西以大殿西墻為基線外延50米,南以公廁為基線外延30米,北至山坪村公路。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200米,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300米。

    十六、珍珠寺(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

    保護范圍:東以圍墻為基線外延20米,南以圍墻為基線外延10米,西以圍墻為基線外延8米,北以圍墻為基線外延3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十七、拉加寺(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

    保護范圍:東至貢俄哇爾瑪曲河(下至黃河、上至得合加吾山頂),南至黃河,西至目吾來合(下至黃河、上至阿尼群功山頂),北以群功山頂往東從山左下角溝至番薩宮殿背后往東到貢俄哇爾瑪。

    建設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100米,南至黃河,西至龍哇俄當(下至黃河、上至扎西拉崗山梁),北至扎西拉崗山梁往東528米的得合加吾山梁。

    十八、石藏寺(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

    保護范圍:東至水轉嘛尼房及其南的東日冬山梁,南至東智崗山梁,西至舊水磨及其南的切場路山梁,北至加日崗山頂。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處延100米,南至東智崗山梁,北至加日崗山頂。

    十九、阿河灘清真寺(海東市化隆縣)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寺院圍墻為基線各外延25米。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臨平公路,東至雜什墩溝,南至黃河,西至村莊外圍。

    二十、循化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清水、張尕、孟達、塔沙坡、科哇等五座)(海東市循化縣)

    1.清水河東清真寺。

    保護范圍:東至巷道水渠,南至圍墻外側,西至圍墻外側,北至墳地。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村場院外側,南至清大公路外側,西至河灘,北至下莊巷。

    2.孟達清真寺。

    保護范圍:東至外墻,南至圍墻,西至水渠,北至水渠。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清大公路,南至墳地,西至黃河,北至衙門巷道水渠。

    3.塔沙坡清真寺。

    保護范圍:東至山榆臺,南至墳地,西至墻外巷道,北至舊公路。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拱北,南至公路,西至溝及路,北至白土灣。

    4.張尕清真寺。

    保護范圍:東至門前渠道,南至巷道,西至乙四夫家,北至巷道。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循臨公路,南至洪溝,西至起臺河東岸,北至河灘路。

    5.科哇清真寺。

    保護范圍:東至付郎巷,南至上渠,西至公路,北至馬克讓家。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村公墳,南至哈狼山,西至夕昌溝東岸,北至白夕公路。

    二十一、湟源城隍廟(西寧市湟源縣)

    保護范圍:城隍廟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圍墻為基線各外延10米。文廟(含小學堂)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現有圍墻外側為界。

    建設控制地帶:城隍廟建設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50米,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00米,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50米,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00米。文廟(含小學堂)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米。

    二十二、和日寺石經墻及和日寺(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

    保護范圍:東、西、北以和日寺四周轉經路外側為界,東南以佛塔遺址東側新修步行路外側為界,西南以佛塔遺址西側公路內側為界。

    建設控制地帶:東以轉經路為基線外延585米,南以轉經路為基線外延380米,西至和日村西側山脊,北至和日村北側山脊。

    二十三、天佑德酒作坊(海東市互助縣)

    保護范圍:西至威遠鎮西門河,北至西大街公路,東至互助一中、城南學校西側,南至威遠鎮振興大道。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西大街,東至互助一中、城南學校西側,南至環城公路,西至小莊后山。

    二十四、青藏公路建設指揮部舊址(將軍樓)(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

    保護范圍:東以將軍樓主樓東墻為基線外延5.3米,南以將軍樓主樓南墻為基線外延10.6米,西以將軍樓主樓西墻為基線外延43.3米,北以將軍樓主樓北墻為基線外延6.6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3.1米,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30.8米,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6.1米,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25米。

    二十五、玉樹古墓群(玉樹藏族自治州)

    1.寧塘灘墓群。

    保護范圍:東、南至永堆曲二級階地前沿,西以墓群西側為基線外延100米,北至果格章尕當澤山根。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永堆曲河,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00米,北至果格章尕當澤山腰。

    2.朝(沖)龍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改榮曲二級階地前沿,南至沖溝溝口,西至沖溝,北至山坡。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改榮曲河岸,南至改榮曲河岸,西至沖溝,北至石山山腰。

    3.雜瑪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改容曲二級臺地前沿,西、南至雜達瑪山根,北至雜達瑪溝。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改容曲河,西、南至雜達瑪山腰,北至雜達瑪溝北側山根。

    4.切龍弄墓群。

    保護范圍:東、西至切龍山兩側山根,南至切龍沖溝,北至溝谷平地。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至切龍山兩側山腰,南至切龍溝溝口,北至溝谷平地。

    5.邦巴加空卡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邦巴灘前沿,南至邦巴哈日溝,西至石山山根,北以墓群外側為基線外延100米處。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邦巴涌河,南至邦巴哈日溝,西至石山山腰,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00米。

    6.改容溝(多澤吾瑪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改容曲二級階地前沿,西、南至改容山山根,北至多澤吾瑪溝。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改容曲河,西、南至改容山山腰,北至多澤吾瑪溝北側山根。

    7.柴隆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南至登額曲二級階地前沿,西至柴龍溝,北至山根。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登額曲河,西至柴龍溝西側山根,北至山腰。

    8.雄龍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改容曲二級階地前沿,西、南至雄龍山山根,北至龍慶溝溝口。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改容曲河,西、南至雄龍山山腰,北至龍慶溝北側山根。

    9.章齊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南、西至登額曲二級階地前沿,北至章齊溝溝口。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至登額曲河,北至章齊溝兩側山腰。

    10.角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南至登額曲二級階地前沿,北至角考山山根,西以墓群外側為基線外延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登額曲河,西至角考沖溝,北至角考山山腰。

    11.類瓊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南至改榮曲二級階地前沿,西、北至類瓊溝兩側山根。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改榮曲河,西、北至類瓊溝兩側山腰。

    12.葉青卓隆達墓群。

    保護范圍:東、北至山腰,南至沖溝,西至卓龍河二級階地前沿。

    建設控制地帶:東、北至山腰,南至沖溝,西至卓龍河河沿。

    13.角萊墓群。

    保護范圍:東、南、西以墓群外側為基線各外延100米,北至角考山根。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角考沖溝,南至登額曲二級階地前沿,西至冷培塔溝,北至角考山山腰。

    14.加布切瓦加空卡墓群。

    保護范圍:東、西以墓群外側為基線各外延100米,南至江慶涌二級階地前沿,北至山腰。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南至江慶涌河,北至山腰。

    15.白龍溝可哇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白龍河二級階地前沿,南至澤西山沖溝,西至西念溝南側溝沿,北至可哇溝溝沿。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白龍河河沿,南至澤西山沖溝南側邊沿,西至西念溝溝谷,北至可哇溝河沿。

    二十六、雜涅墓群(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

    1.當嘎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幫空拉山東側沖溝,南至省道308公路,西至七日通灘山梁突出部,北至幫空拉山腰。

    建設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500米,南至科曲河,西至七日通灘,北至幫空拉山。

    2.七日通墓群。

    保護范圍:北至江日賽山山根,南至省道308公路,西至七日通沖溝,東至江日賽山山梁突出部。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江日賽山腰,南至科曲河,東至幫空拉山,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500米。

    3.加空給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格榮秀山前沿,南至格榮秀山前沿,西至江澤通灘,北至格榮秀山山腰。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江曲東側二級階地前沿,南至省道308公路,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500米,北至格榮秀山。

    4.特格加第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格榮秀山西側沖溝,南至加宗通灘,西至可秀通灘,北至新澤秀山。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格榮秀山西側沖溝,南至省道308公路,西以保護范圍為基外延500米,北至新澤秀山山腰。

    5.卡拉沿常墓群。

    保護范圍:東至卡拉自然村,南至亞熱通灘,西至西珠拉山山谷,北至西珠拉山。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益曲河,南至益曲河灣,西至西珠拉山山谷沖溝,北至西珠拉山山腰。

    二十七、長城(西寧段、湟源段、湟中段、大通段、樂都段、平安段、互助段、化隆段、民和段、貴德段、門源段)

    (一)西寧段(城1處、烽火臺3處)。

    1.西寧古城。

    (1)西寧古城城墻遺址(花園北街)。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墻基外緣為基線各外延10米,消失段向兩側各外延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2)西寧古城城墻遺址(北門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墻基外緣為基線各外延10米,消失段向兩側各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3)西寧古城城墻遺址(花園南街)。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墻基外緣為基線各外延10米,消失段向兩側各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4)西寧古城城墻遺址(香水園)。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墻基外緣為基線各外延10米,消失段向兩側各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00米。

    2.烽火臺(3處)。

    (1)三其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謝家寨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

    500米。

    (3)元堡子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二)湟源縣段(關1處)。

    1.下脖子關。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三)湟中段(墻體及壕塹40處,烽火臺24處、關堡8處)。

    1.墻體及壕塹(40處)。

    (1)貴德峽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遇山脊停。

    (2)上新莊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加牙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海馬溝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海馬溝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紅崖溝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紅崖溝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南門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9)班沙爾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2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25米。

    (10)下營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25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1)坡東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2)坡西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2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25米。

    (13)坡西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4)下扎扎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與保護范圍一致。

    (15)李家莊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6)下馬申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7)大草溝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8)轉嘴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9)王家山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0)北村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1)下脖項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2)石板溝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3)加拉山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4)加拉山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5)中村長城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與保護范圍一致。

    (26)中村壕塹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7)中村長城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8)中村壕塹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9)南門二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與保護范圍一致。

    (30)南門二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1)攔隆口峽口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2)白崖一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3)卡陽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4)小寺溝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與保護范圍一致。

    (35)南門一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6)后河爾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7)后河爾壕塹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8)后河爾壕塹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9)李家山峽口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0)李家山峽口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消失段向兩側外擴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烽火臺(24處)。

    (1)上新莊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下峽門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加牙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加牙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陳家灘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陳家灘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李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坡西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9)李家莊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0)下馬申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1)下馬申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2)大草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3)王家山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4)水草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5)后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6)李家山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7)民聯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8)下西河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9)扎麻隆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0)多四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1)佐署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2)徐家寨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3)黃鼠灣一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4)王溝爾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至山根水渠,南、西、北以烽火臺外緣為基線外延至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村路旁,南、西、北以烽火臺外緣為基線外延至100米。

    3.關堡(8處)。

    (1)陽坡臺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伯什營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老幼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賈爾藏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2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新城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2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6)元山爾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董家灣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上營關。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2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四)大通段(墻體及壕塹36處,敵臺5處,烽火臺13處,關堡5處)。

    1.墻體(36處)。

    (1)八寺崖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西坡壕塹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0—

    (3)西坡壕塹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西坡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毛家溝壕塹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毛家溝壕塹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毛家溝長城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毛家溝長城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9)毛家溝長城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0)毛家溝長城4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1)毛家溝長城5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2)毛家寨長城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3)毛家寨長城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4)毛家寨長城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處為界。

    (15)毛家寨長城4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6)老營莊長城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7)老營莊長城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8)老營莊壕塹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9)老營莊長城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0)老營莊壕塹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1)老營莊長城4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2)老營莊長城5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3)上關長城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4)上關長城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5)上關長城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6)上關長城4段。

    保護范圍:西、北至寧大鐵路,西、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27)下廟溝長城1段。

    保護范圍:東、北至寧大鐵路,西、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8)下廟溝長城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9)下廟溝長城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0)上廟溝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1)元樹爾長城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2)元樹爾長城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3)娘娘山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4)塔洼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5)元樹爾壕塹1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6)元樹爾壕塹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敵臺(5處)。

    (1)毛家寨敵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下廟溝1號敵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下廟溝2號敵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上廟溝敵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元樹爾敵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烽火臺(13處)。

    (1)毛家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毛家寨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下廟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元樹爾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下毛伯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寬多洛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石莊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長寧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9)上關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0)長寧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1)平樂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2)平樂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3)放馬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關堡(5處)。

    (1)廟溝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新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平樂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古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5)下廟溝關。

    保護范圍:東、北至寧大鐵路,西、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五)樂都段(墻體及壕塹35處,堡16處,烽火臺27處)。

    1.墻體及壕塹(35處)。

    (1)轉花灣壕塹1段、2段、城背后村壕塹、甘溝灘村壕塹1段、2段、3段、碾木溝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腦那溝壕塹、碾線溝壕塹、白崖溝壕塹、水磨溝壕塹、

    水槽溝壕塹、五馬溝壕塹、大堂溝壕塹、柳灣村壕塹、扎門村壕塹、平頂村壕塹、石家溝壕塹1段、石家溝壕塹2段、石家溝壕塹3段、保家村壕塹、八家頂壕塹1段、八家頂壕塹2段、八家頂壕塹3段、蘇王家村壕塹、倉嶺溝村壕塹1段、倉嶺溝村壕塹2段、倉嶺溝村壕塹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倉嶺溝村長城、黑山頂長城、倉家峽長城、松花頂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孟家灣村壕塹1段、孟家灣村壕塹2段和孟家灣村壕塹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堡(16處)。

    (1)城背后1號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城背后2號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那家莊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300米。

    (4)碾木溝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孟家灣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腦莊堡。

    保護范圍:東、南、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西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3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50米,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30米,南、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7)碾線溝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老鴉古城。

    保護范圍:東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20米,西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南、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3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界各外延100米。

    (9)寺磨莊1號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至山根,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0)寺磨莊2號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11)袁家莊堡。

    保護范圍:東、南、北以自然沖溝為界,西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2)上衙門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13)碾伯古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北至甘青鐵路南邊緣。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14)迭爾溝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3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米。

    (15)聯星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3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米。

    (16)祁家堡。

    保護范圍:東、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30米,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米,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100米。

    3.烽火臺(27處)。

    (1)白崖坪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倉嶺溝村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倉嶺溝村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倉嶺溝村3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晁馬家村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晁馬家村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城南墩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店子村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西、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北至山根。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200米,北以109國道內沿為界。

    (9)店子村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西、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北至山根。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200米,北以109國道內沿為界。

    (10)墩灣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1)蘆草溝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2)蘆草溝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3)蘆草溝3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4)蘆草溝4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5)馬廠嶺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6)孟家灣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300米。

    (17)孟家灣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300米。

    (18)那家莊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300米。

    (19)碾木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0)干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1)碾線嶺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2)祁家山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3)深溝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4)勝利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5)羊腸子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6)扎門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7)轉花灣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六)互助段(墻體及壕塹22處,堡9處,烽火臺17處)。

    1.墻體及壕塹(22處)。

    (1)龍王山長城1段、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水洞村壕塹1段、水洞村長城1段、水洞村壕塹2段、

    水洞村長城2段、水洞村壕塹3段、水洞村長城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水洞村長城4段、水洞村長城5段、泥麻村長城1段、泥麻村長城2段、馬家莊長城1段、馬家莊長城2段、馬家莊長城3段、馬家莊長城4段、馬家莊壕塹。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馬家莊長城5段、直溝村長城、黑墩山長城、南門峽閘門長城、平頂山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堡(9處)。

    (1)馬營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北莊古城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師家堡(也稱新議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新添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白崖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大通苑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陳家臺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下馬圈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9)威遠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烽火臺(17處)。

    (1)馬家莊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直溝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閘門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格隆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善馬溝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上臺村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上臺村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善馬溝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9)拉卡村1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0)拉卡村2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1)水灣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2)總寨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3)山城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4)黑莊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

    500米。

    (15)七塔爾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6)雙樹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7)紅嘴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七)平安段(烽火臺9處,堡2處)。

    1.烽火臺(9處)。

    (1)上紅莊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糜子灣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永安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北嶺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沙義嶺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石家營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沈家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石溝沿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9)東村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堡(2處)。

    (1)白沈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中村堡。

    保護范圍:東、西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南、北至鐵路。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米,南、北與保護范圍一致。

    (八)化隆段(墻體1處,烽火臺5處)。

    1.墻體(1處)。

    (1)杏兒溝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烽火臺(5處)。

    (1)下吾具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香里胡拉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二塘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公布昂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尕么甫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九)民和段(墻體1處,城堡4處,烽火臺12處)。

    1.墻體(1處)。

    (1)邊墻村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城堡(4處)。

    (1)松樹堡。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古鄯古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2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弘化寺古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卡地咔哇寺古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烽火臺(12處)。

    (1)小垣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小山子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胡拉海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果園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下胡家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6)馬家山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7)胡李家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8)蘇家窯子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9)朱家嶺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0)后坪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1)馬家川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12)東灣烽火臺。

    —62—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十)貴德段(墻體2處,堡1處,烽火臺3處)。

    1.墻體(2處)。

    (1)劉屯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周屯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堡(1處)。

    (1)貴德古城。

    保護范圍:外側東、南、西、北以護城壕跡線為外緣各外延10米,內側東、南、西、北以墻體內緣為跡線向內擴展10米,消失段以墻體跡線為基線向兩側擴展65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3.烽火臺(3處)。

    (1)上劉屯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00米。

    (2)查達三社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麻巴黃河沿烽火臺。

    保護范圍:東、西以自然形成水槽為界,南以烽火臺為中心外延50米,北至貴德至坎布拉公路北沿。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十一)門源段(墻體5處,敵臺1處,關堡1處)。

    1.墻體(5處)。

    (1)老虎溝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南關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西關長城。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4)上疙瘩長城1、2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5)上疙瘩長城3段。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2.敵臺(1處)。

    (1)上疙瘩敵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各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500米。

    3.關堡(1處)。

    (1)老虎溝口關堡。

    保護范圍:東以東墻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南、北以遺址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西至山根。

    建設控制地帶:東與保護范圍一致,南、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外延450米,西與保護范圍一致。

    另:藥草臺寺(海東市樂都區)

    歸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瞿曇寺。

    保護范圍:東、南、西、北以現有寺院外緣為基線各外延9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以保護范圍為基線各外延12米。

    上一篇:梵凈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3處世界遺

    下一篇:第一批至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更多關于 青海省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的信息
    民間藝術
    福州脫胎漆器手工藝步驟

    福州脫胎漆器手工..

    福州脫胎漆器以輕巧、精美而聞名,因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綢..
    白與黑的藝術:烏銅走銀手工藝

    白與黑的藝術: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銅走銀是云南一種獨特的銅制純手工工..
    山西忻州寧武炕圍畫

    山西忻州寧武炕圍..

    “炕圍畫”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寧武、忻州原平、代縣的炕..
    民間藝術縮骨功

    民間藝術縮骨功

    縮骨功,也叫縮骨術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這就是縮骨功。卸..
    宮廷鳥籠制作工藝

    宮廷鳥籠制作工藝

    宮廷鳥籠制作技藝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宮廷鳥籠..
    風箏魏

    風箏魏

    風箏是民間傳統手工藝術,而風箏魏就是過去老手藝人的一個品..
    明代手工藝漆器的特點

    明代手工藝漆器的..

    明代漆工藝的活躍與明王室對漆器的推崇與重視有著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