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中國畫著色多從物象固有的本色出發,而不計較光的影響和變化。雖然有時著色也有濃、淡、干、濕之別,但目的不是表現物體的光感而是為了破除板滯,以求得顏色本身有豐富的變化,產生生動的韻味。所以中國畫的用色相對來說比較單純,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
二是喜用對比強烈的原色。中國人習慣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其中以黑與白為主色,“黑白分明”對比強烈。唐、宋的大青綠山水,用大片的石綠、石青畫成,用泥金勾勒輪廓,涂染天和水,山間云霧則用白粉堆染,畫秋景還用朱砂點出一叢叢丹楓,青山、白云、紅樹,形成強烈的對比,金碧輝煌,鮮艷奪目,畫面極有感染力。
三中國畫設色常具有畫家的主觀色彩,甚至拋棄描繪對象本身的顏色。比如竹子,本來是綠色的,而傳統的黑竹,卻是黑色。蘇東坡甚至用朱砂畫竹,稱為朱竹。人們欣賞他的朱竹,只覺得他畫的竹子風致瀟灑,極有藝術魅力,誰還去計較它的色彩是黑是紅呢?這種設色完全是畫家感情的傾瀉,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四是水和天一般不著色,借用紙的空白來表現。古人所謂“以素為云,借地為雪”,說是這種表現方法。雖然不畫云和水,卻能表現云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