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碗,是元代—個常見的品種,以“樞府”瓷折腰碗制作最為精美.圈足內無釉,因修足而留下雞心點,這也是元代樞府釉瓷鑒別的特征之一。
元代樞府釉印花折腰碗高5.0厘米 口徑12.0厘米 底徑4.3厘米侈口,斜腹,折腰,小圈足。白胎細膩,碗內外施卵白釉,釉層較厚,有乳濁感。內有印花裝飾,并印有“樞府”兩字。
此碗高4.5、口徑11.7、足徑4厘米,敞口,斜壁,下腹部硬折腰,內底平,圈足較小,稍外撇。碗外壁刻劃弦紋,內底模印纏枝蓮紋(圖2)。碗身內外通體施卵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呈失透狀,底足(圖3)不施釉。
卵白釉是元代瓷的創新品種,在青白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比青白釉的釉層更厚,呈失透狀,又叫鵝蛋青。這種瓷器是在宋代青白釉瓷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釉中呈色劑鐵元素的含量,而使釉色增白,是景德鎮窯從青白瓷向白瓷過渡的重要階段。卵白釉瓷器一般施釉較厚,而呈失透感的鵝卵白色。元代卵白釉瓷器中有部分印“樞府”字樣的產品,質量很高,所謂“樞府”即“樞密院”之簡稱,元朝重視軍事,“樞密院”地位很重要,印有“樞府”字樣的卵白釉瓷器應當屬于元代樞密院定燒的瓷器,所以器型規整,紋飾精美,品質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