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中國古建筑存留最多的省份,留下唐代古建筑以及明清古建筑非常的多,而且石窟和雕塑都比較出名。山西運城、大同都有很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 (第四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龍山之巔。石窟共存三層九窟,開鑿于元太宗六年(1234年),由全真道士披云子宋德芳主持營建的道教石窟。
清源文廟
清源文廟 (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清徐縣縣城趙家街西北隅 始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元、明、清均有修葺。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 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大成殿為金泰和三年
狐突廟
狐 突 廟 (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清徐縣西馬峪村 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狐突而建。廟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98年)重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補擴建。廟址
永祚寺
永 祚 寺 (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鄉郝莊村 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現存大部分建筑為明代建筑。寺坐南朝北,包括寺院、塔院、碑廊院。建筑前低后高, 錯落
多福寺
多 福 寺 (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區馬頭鄉莊頭村 始建于唐,宋末毀于兵火。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重建。寺址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占地面積315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明秀寺
明 秀 寺 (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王郭村 始建于漢代,毀于兵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重建。寺院坐西朝東,現存過殿、配殿和正殿,占地面積為1144平方米。正殿
凈因寺
凈 因 寺 (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明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鎮土堂村 創建于金太和五年(1205年),因寺中有土雕大佛一尊,俗稱“大佛寺”。寺院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占地面積5700平方米。中
王家峰墓群
王家峰墓群 (第六批國保) 時代:南北朝 地址: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鄉王家峰村 位于郝莊鄉王家峰村東“王墓坡”,據調查,目前共有三座北齊時期墓葬,徐顯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該墓有夯筑封
竇大夫祠
竇大夫祠 (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太原市西北25公里處的上蘭鎮 北依烈石山,西南傍汾河,是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竇犨 (字鳴犢)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歷代地方守臣及民間百姓的祈雨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第五批國保) 時代:東魏至唐 地址:太原市西南40公里處天龍山腰 始鑿于北朝時期的東魏,北齊、隋、唐歷代開鑿,現存石窟25洞,分列于東西兩峰山崖間。其中唐代石窟最多,共15洞。
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遺址 (第五批國保) 時代:春秋至五代 地址:太原市西南晉源鎮、古城營村周圍 遺址面積大約20平方公里。遺址內以自然耕地為主,西高東低,是一處春秋至五代時期的遺址。
福勝寺
福 勝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明 地址:新絳縣城西17公里北澤掌鎮光村 寺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金天眷年間(1138——1140年)廢,二年后修復。金大定三年(1163年)賜名“福勝寺”
絳州三樓(并入絳州大堂)
絳州三樓(并入絳州大堂)(第五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新絳縣城內西北 鐘樓坐北朝南,創建于宋乾德元年(963年),明弘治元年(1488年)修葺,平面近方形,單檐十字歇山頂。內懸萬斤鐵鐘,為金天
絳州大堂
絳州大堂(第四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新絳縣城內西北高垣上(今新絳中學校內) 始建于唐代。據史載唐太宗時出征高麗,命左將軍張士貴在此設帳募軍,故亦稱“帥正堂”。此后這里成為歷代州署衙
常平關帝廟
常平關帝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鹽湖區常平鄉常平村內 常平關帝廟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襲“前朝后寢”之制,主體建筑依軸線順次布列,余則對立兩側,廟前為“靈鐘鹽!、“秀毓
舜帝陵廟
舜帝陵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鹽湖區北相鎮西曲馬村南鳴條崗 據廟內明清重修碑記載,創建于唐開元年間,元末毀于兵火,明萬歷年間重建,清順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
郭村泰山廟大殿
郭村泰山廟大殿(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鹽湖區上王鄉郭村 廟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均有修葺。廟內建筑大多已毀,現僅存元代大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
寨里關帝廟獻殿
寨里關帝廟獻殿(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鹽湖區泓芝驛鎮寨里村 關帝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僅存元代獻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無欄額,前檐施粗圓木通面額,額上
泛舟禪師塔
泛舟禪師塔(第五批國保) 時代:唐 地址:鹽湖區西北5公里大渠鄉寺北曲村報國寺遺址上 寺已毀,現僅存唐代報國寺泛舟禪師墓塔。塔始建于唐貞元九年(公元793年),長慶二年(822年)鐫造墓銘。
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第三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鹽湖區解州鎮西關 關帝廟創建于隋(587——618年),宋代擴充,明代曾予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于火,經十余年修復如故,F存建筑均為清代所建
不二寺
不 二 寺 (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陽曲縣城首邑西路74號 原位于陽曲縣北留鄉小直峪村,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1989年將大雄寶殿遷至縣城首邑西路74號。
東下馮遺址
東下馮遺址(第五批國保) 時代:新石器至商 地址:夏縣縣城北約15公里的東下馮村 遺址位于東下馮村東北的青龍河南、北兩岸臺地上,面積約25萬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調查時發現。從1974年,由中
西陰村遺址
西陰村遺址(第四批國保) 時代:新石器 地址:夏縣尉郭鄉西陰村的西北部 遺址西北隔鳴條崗近涑水河,東南隔青龍河依中條山,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 1926年由李濟先生
司馬光墓
司馬光墓(第三批國保) 時代:北宋 地址:夏縣縣城西北12.5公里處的 小晁村邊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夏縣人。著名史學家、政治家。著有《資治通鑒》、《司馬文正公集》、《稽古
禹王城遺址
禹王城遺址(第三批國保) 時代:東周至漢 地址:夏縣西北7.5公里中條山麓 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垣。大城平面近似梯形,周長約15.5公里,總面積為13平方公里。北墻、西墻和南墻的西段保存
三官廟
三 官 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新絳縣縣城內韓家巷西口 俗稱葫蘆廟。據廟內彩塑主像胸中木柱上紀年,該廟為元至正元年(1341年)創建,明清均有修葺,F僅存獻殿和正殿,為元代所建。
新絳龍興寺
新絳龍興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新絳縣縣城北大街盡頭高垣上 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670年)改稱龍興宮。后因宋太祖趙匡胤寓此,又改名龍興寺。 寺坐北朝南,大殿前
龍香關帝廟
龍香關帝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民國 地址:新絳縣店頭鄉龍香村 創建于宋,后歷代予以重修,F僅存戲臺、獻殿、正殿,正殿為元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 廟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中軸線上
喬溝頭玉皇廟
喬溝頭玉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新絳縣澤掌鎮喬溝頭村 創建于唐,金元時期、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F存大殿、舞臺、馬王殿、獻殿等建筑。大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
白臺寺
白 臺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新絳縣泉掌鄉光馬村 寺創建年代不詳。據碑刻記載,重修于唐開元十四年(726年),金大定明昌間重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兩代補修。
稷益廟
稷 益 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新絳縣西南15公里陽王鎮 是祀奉后稷(教民稼穡)和伯益(輔佐大禹治水)的紀念性建筑,因地處陽王鎮,又俗稱陽王廟。
萬泉文廟
萬泉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萬榮縣萬泉鄉萬泉村 文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784平方米,F僅存大成殿和影壁。大成殿為明正統四年(1439年)所建,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建筑
萬榮稷王廟
萬榮稷王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萬榮縣城西北7.5公里的稷王山麓太趙村北隅 相傳上古時后稷始教民稼穡于此,因名稷神山,俗稱稷王山,為紀念后稷而建廟。始建年代不詳,現僅存中軸線
萬榮東岳廟
萬榮后土廟(第四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萬榮縣城西南40公里的寶鼎鄉廟前村 俗稱后土祠。西、北兩面緊臨黃河、汾河,依山傍水,地勢開闊。 據碑刻記載,這里歷史上曾屬于著名的“汾陰睢
清涼寺
清 涼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芮城縣東北25公里西陌鎮坡 頭村西 據寺內碑文載,寺創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寺內原有建筑大部已毀,現僅存大雄寶殿一座,為
芮城城隍廟
芮城城隍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北宋至清 地址:芮城縣永樂南街小西巷 據碑文記載,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元、明、清屢有修葺,F存大殿為宋代原構,享亭為元代建筑,余皆清代
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唐 地址:芮城縣城北4公里中龍泉村北側 因廟前有五龍泉,廟內奉水神,封號“廣仁王”,當地鄉人尊稱“五龍王”,故廟名又稱“五龍廟”。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
西侯度遺址
西侯度遺址(第三批國保) 時代:舊石器 地址:芮城縣風陵渡鎮西侯度村附近 1961年和1962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作過兩次發掘,發現石制品、燒骨、帶切痕的鹿角和動物化石。其時代屬早更新世
永樂宮
永 樂 宮(第一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芮城縣城北3公里龍泉村東側 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原址在永濟縣永樂鎮,因三門峽水利工程,1959年將全部建筑和壁畫遷至新址復原保存。宮殿規模宏偉,布局
大洋泰山廟
大洋泰山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夏縣瑤峰鎮大洋村 創建年代不詳,現僅存元代大殿一座。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90平方米。大殿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前
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周 地址:夏縣埝掌鎮崔家河村東北部埝掌河與青龍 河夾峽的丘陵之上 墓區東接崔家河水庫,北接東下馮遺址,西接埝掌河,南接崔家河遺址。
后稷廟
后 稷 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明 地址:聞喜縣陽隅鄉吳呂村 創建年代無考,中軸線上僅存有后稷殿、戲臺。后稷殿坐東朝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斗栱四鋪作單下昂,右門墩石上有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周至漢 地址:聞喜縣城南邱家莊與上郭村相連的鳴條崗丘嶺上 上郭古城址位于上郭村,在村東10米處發現古城址的北墻,墻殘長500米,寬7—8米,高0.5—
妙道寺雙塔
妙道寺雙塔(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臨猗縣城北街雙塔學校內 西塔原屬妙道寺內建筑,東塔在寺外,寺已毀,僅雙塔幸存。 據西塔地宮出土的地宮碑記載,西塔創建于北宋熙寧二年(1069
臨晉縣衙
臨晉縣衙(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至近代 地址:臨猗縣城西北20公里的臨晉鎮 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以中軸線布局分三層臺階式,依次為大堂、二堂、三堂,周圍配以廊房。 大堂面
董封戲臺
董封戲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絳縣安峪鎮董封村 戲臺坐北朝南,磚砌臺基,石條壓面,高0.9米,面寬、進深均三間,平面近方形,建筑面積102.4平方米,單檐歇山式屋頂。檐口施用粗大的
景云宮玉皇殿
景云宮玉皇殿(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絳縣橫水鎮灌底村 創建于唐貞觀八年(634年),明嘉靖年間進行過大修,清乾隆十年(1746年)再次進行修葺。原建筑規模宏大,現僅存元代玉皇殿。玉皇殿
太陰寺
太 陰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絳縣城東南7公里的衛莊鎮張上村 寺坐南朝北,二進院落。占地面積8748平方米。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有山門、北殿、南殿。 南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稷山稷王廟
稷山稷王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稷山縣縣城西大街 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F存建筑中軸線依次有獻殿、正殿、姜嫄殿、兩側配有鐘、鼓樓。 獻殿面闊六間,單檐懸
青龍寺
青 龍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稷山縣城西4公里的馬村西側 寺始建于唐龍朔二年 (626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建腰殿,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修大雄寶殿,明、清兩代屢有修葺,F
馬村磚雕墓
馬村磚雕墓(第五批國保) 時代:宋、金 地址:稷山縣城西2.5公里下迪鄉馬村 共發現墓葬14座,已發掘9座。據“段楫預修墓記”和對墓葬形制的判斷,為金大定以前的段氏墓地。
慈相寺
慈 相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北宋至清 地址:平遙縣沿村堡鄉冀郭村東北隅 據寺內金泰和元年(1201年)碑載:創建年代不晚于唐肅宗時期(756——763年),古名圣俱寺,宋皇祐三年(1041年)改現名。
雙林寺
雙 林 寺(第三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橋頭村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平遙縣古時曾為“中都”城而得名。 寺創建年代待考,據寺內現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
平遙城墻
平遙城墻(平遙古城)(第三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平遙縣境內 平遙古城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古城。1986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8年平遙城
鎮國寺
鎮 國 寺(第三批國保) 時代:五代至清 地址:平遙縣城東北郝洞村 原名京城寺,始建于五代北漢天會七年(962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和嘉慶年間(1796一1816年)多次補建
什貼墓群
什貼墓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南北朝 地址:榆次區什貼村西北 現存地面六座封土堆,當地人俗稱“王墓”。墓葬散布在黃土高原的塬峁之上,面積約8萬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古墓中其一為北齊中書
榆次城隍廟
榆次城隍廟(第四批國保) 時代:元、清 地址:榆次區東大街中段 據碑文記載,廟創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初建時僅大殿、山門、東西廊房。明正德十年(1516年)增建玄鑒樓,正德十五年(15
古垛后土廟
古垛后土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河津市樊村鎮古垛村 創建于元元貞二年(1296年),延祐五年(1318年)增建,明代重修,F僅存元代大殿和戲臺。大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斗栱
黃河棧道遺址
黃河棧道遺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漢至清 地址:平陸縣三門鄉至曹川鎮老鴉石沿河北岸 古棧道地處三門抵柱以東的深山峽谷之中,依山傍河,由西向東,時斷時續,發現古棧道遺跡20余處,累計長300
蒲津渡遺址與蒲州故城遺址
蒲津渡遺址與蒲州故城遺址(第五批國保) 時代:唐至明 地址: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的蒲州古城西門外 蒲津渡為黃河一渡口,河橋始建于春秋時期魯昭公元年(前541年),唐開元十二年(724年),改建為
埝堆玉皇廟
埝堆玉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垣曲縣皋落鄉埝堆村 創建年代不祥,現僅存戲臺與正殿,為元代遺構。廟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481平方米!
洪山窯址
洪山窯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介休市城東洪山鎮洪山、磨溝村一帶 遺址以喊車溝為中心,周圍依地勢分布有眾多的瓷片和厚厚的匣缽堆積層,形成東西約250米,南北100米的分布區,總
介休后土廟
介休后土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清 地址:介休市廟底街 后土廟始建年代無考,據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碑記載: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之?梢姾笸翉R之創建
祆神樓
祆 神 樓(第四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介休市順城關正街東隅 是原祆神廟的組成部分,樓因廟而得名,是一座門樓、樂樓與過街樓相接合的樓閣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廟毀,萬歷年間改建為
日升昌舊址
日升昌舊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平遙縣城內西大街38號 票號舊址坐南朝北,前臨西大街,后達東郭家巷,左右各與興義隆錢莊、蔚泰厚票號舊址毗鄰。日升昌票號是中國第一家票號。其前身
平遙城隍廟
平遙城隍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平遙縣城內城隍廟街 創建年代無考,明嘉靖年間重修。清咸豐九年(1859年)遭火焚,幸存寢殿,同治三年—八年(1864—1869年)續修,并塑像160余尊。
平遙清涼寺
平遙清涼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平遙縣卜宜鄉永城村 元至正二年(1342年)建,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前后兩進院,現存建筑有山門、中殿、七佛殿、東西配殿及東西廊房等。
利應侯廟
利應侯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平遙縣襄垣鄉郝洞村 金泰和六年 (1206年)建成,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修葺。廟坐北朝南,占地2325.96平方米,現僅存正殿,其余建筑己毀。 正殿為
金莊文廟
金莊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平遙縣城東5公里岳壁鄉金莊村西 元延祐二年(1315年)創建,明萬歷、清乾隆、嘉慶、咸豐年間幾經重修,民國十一年(1922年)補修。 廟坐北朝南
清虛觀
清 虛 觀(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平遙縣城內 創建于唐顯慶二年(657年),后歷代均進行過修葺、增修。 觀坐南朝北,總占地面積5890.9平方米,建筑面積2210.2平方米。前后三進院
平遙文廟
平遙文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平遙縣城內東南隅云路街北側 文廟始建年代不詳,據殿內梁架題記載,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03年),其余東西兩殿及前后院建筑皆明清所建。
旌介遺址
旌介遺址(第四批國保) 時代:商 地址:靈石縣靜升鎮旌介村東 位于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旌介村東,綿山西坡,汾河東岸。西南距靈石縣城約15公里。除商代文化遺址外,還分布有新石器、東周及漢代
凈信寺
凈 信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太谷縣東陽邑村 據寺內碑記創建于唐開元六年(714年),原為尼庵后改僧院,經歷代修葺擴建,現存為明清建筑,是太谷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
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太谷縣北洸村東隅 創建于明朝末期,建成于清朝中期,南北長98米,東西寬108米,占地為10638平方米,建筑面積近4000平方米。整座建筑從北向南,東西
光化寺
光 化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太谷縣城西南7公里處的白城村 始建于唐貞觀十三年(639年),原名隆興寺。北宋咸平二年(999年)重修后更為現名。元、明、清各代屢有修葺,F僅存建筑
真圣寺
真 圣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太谷縣城東40公里的范村鎮蚍蜉村 始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后經明清多次修葺。正殿整體梁架及建筑部件仍保留金代原貌。石窯(入寺之門)為清代遺存
無邊寺
無 邊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太谷縣城內西南隅普慈寺內 寺址原為白塔村,北齊時遷縣址于此。寺創于晉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原名無邊寺,北宋治平年間重修,改額“普慈寺”。北宋
安禪寺
安 禪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明 地址:太谷縣舊城內西南隅安禪寺巷太師附小院內 寺院創建年代不詳,宋咸平四年(1001年)再建,元延祐三年(1317年)重修,清光緒年間再次修葺,F僅存藏經殿
介休五岳廟
介休五岳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介休市城內東大街草市巷 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是一處建筑宏偉的道教古建筑群。廟坐北朝南,總面積為2158平方米,F存建筑有臨街影壁
回鑾寺
回 鑾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介休市綿山鎮興地村 據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記:原為空王靈溪寺,建于唐中年間(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禮佛至此回鑾,唐僖宗時(873——887年
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 古堡地處綿山北麓,地勢偏僻險要,為兵家守備筑壘之地。堡內現存有可罕廟、空王佛祠、三大士殿、二郎廟、真武廟、關帝廟等。
孟家溝龍泉寺
孟家溝龍泉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壽陽縣南燕竹鎮孟家溝村 始建于明代,寺依山勢上下疊建而起,共有8層,現有磚砌窯洞37眼,磚木結構房舍49間、古戲臺一個、凌涇塔一座,總占地
福田寺
福 田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明 地址:壽陽縣平頭鎮黑水村 始建于唐,金代毀于兵火,大元至順四年(1333年)重建。主要建筑有南過殿、東西配房及正殿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
普光寺
普 光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壽陽縣西45公里處的西洛鎮白道村 始建年代無考,主要建筑包括正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東西耳房等,現存建筑21間,布局規整,中軸線對稱,總占地
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祁縣古城東大街 明清時期晉商巨賈渠氏家族所建的院落。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目前修復開放的渠家大院面積5317平方米。院落為城堡式,內分8個大院、19個四
興梵寺
興 梵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祁縣東觀鎮東觀村 據大殿正脊下題記“大宋天圣三年(1025年)始建西管村,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移建東觀鎮”,F僅存大雄寶殿。大殿坐北朝南,坐落在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第五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祁縣喬家堡村 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為全封閉的城堡式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年間,以后曾多次增修擴建,民國初年逐成今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 現有高家崖、紅門堡、孝義祠堂三組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
靈石后土廟
靈石后土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靈石縣城東12公里的靜升鎮靜升村 據正殿懸梁記載,元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十四日重修,現僅存獻殿和正殿?傉嫉孛娣e1088平方米。 廟坐北朝南
晉祠廟
晉 祠 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靈石縣城東17公里的馬和鄉馬和村 創建于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年至1368年),明世宗嘉靖(1522年至1566年)、明穆宗隆慶(1567年至1572年)、明神宗萬歷(
資壽寺
資 壽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靈石縣城東七公里處的蘇溪村 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創建,金末被焚毀,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明初寺院再度荒廢。明成化三年(1467年) 重建。
晉城二仙廟
晉城二仙廟(第四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澤州縣東25公里金村鄉南村 創建于宋紹圣四年(1097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F存建筑除正殿外,余均明、清所建。 廟坐北朝南,東西長44米
玉皇廟
玉 皇 廟(第三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澤州縣東南13公里府城村 廟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明代碑刻記載:“隋時居民聚之北阜,建廟宇三楹,內繪三清神像”。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在原址
青蓮寺
青蓮寺(第三批國保) 時代:唐至清 地址:澤州縣東南17公里硤石山麓 南臨丹河,背依高山,雄峻秀奇,別有天地。寺分古青蓮寺和青蓮寺兩部分。 古青蓮寺創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
昔陽崇教寺
昔陽崇教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昔陽縣城北隅 據《昔陽縣志》載,創建于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與壽圣寺合并稱北寺,元、明、清各代屢有修繕,解放后縣糧
懿濟圣母廟
懿濟圣母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和順縣合山村東南50米處的臥虎崗下 據重修碑載:“宋朝建至,宋金兵劫火焚之余”。元代重修。歷代均有修葺。廟坐南朝北,分上下兩院。中軸線上依
左權文廟大成殿
左權文廟大成殿(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左權縣城內遼陽街 創建年代不詳,相傳為晉代所建。據明“《永樂大典》遼州志”記載,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已有。據元代石碑記載,該殿重建于元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并入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并入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1937年 地址:左權縣城西1公里處的西河頭村 舊址建于20世紀30年代,分為兩個部分——主院及馬棚,主院為三進院落的四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第四批國保) 時代:1937年 地址:左權縣東南45公里麻田鎮麻田村 1941年7月至1945年8月整整四年時間,八路軍前方總部及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機關駐扎于此。指揮華北乃至全國抗
崇圣寺
崇 圣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榆社縣城以西30公里的禪隱山坳 初名崇嚴寺,又名禪山寺。創建于唐,宋嘉佑年間改名崇圣寺,南宋毀于戰火,金大定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175—1186年)重
福祥寺
福 祥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榆社縣城西25公里河峪鄉巖良村東200米處 創建于后晉開運三年(946年),金大定時重修,歷代均有修葺,F僅存大雄寶殿、天王殿。
龍巖寺
龍 巖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明 地址:陵川縣城西10公里禮義鎮梁泉村 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碑文記載,寺原名龍泉寺,為當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唐總章二年(669年)稱龍嚴寺,殿內“家具熔
西溪二仙廟
西溪二仙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縣城關鎮西溪村 亦稱真澤宮,據碑文記載,寺創建于唐乾元年間(758-759年),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年)擴建
小會嶺二仙廟
小會嶺二仙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北宋至清 地址:陵川縣城西南17公里附城鎮小會村 廟內奉沖惠、沖淑二仙女,故名。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正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 廟坐北朝
北吉祥寺
北吉祥寺(第四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陵川縣城西15公里禮義鎮西街村 創建于唐大歷五年(770年),宋太平興國、元至元和明洪武、天順、成化年間及清代均屢有修建,F存建筑前殿、中殿為宋
南吉祥寺
南吉祥寺 (第四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陵川縣城西17公里禮義鎮平川村 原名吉祥院。據《吉祥院碑文并序》碑載,唐貞觀年間奉敕修建。該寺原在平川的宋家川,宋淳化三年(993年)十月三日敕
大陽湯帝廟
大陽湯帝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澤州縣大陽鎮西街 始建年代不詳,據《山右石刻叢編》載“大陽成湯殿自乾德五年(967)我祖劉公之所建也”,現存為元、明、清時期建筑。湯帝廟坐北
周村東岳廟
周村東岳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澤州縣周村鎮周村北門 始建年代無考,宋元豐五年(1083年)重建,后歷代重修。一進兩院,現存正殿、關帝殿、財神殿、鐘鼓樓,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
北義城玉皇廟
北義城玉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澤州縣北義城鎮北義城村西北 廟始建年代不詳,正殿檐柱有宋大觀四年(1110年)重修題記,F存建筑有玉皇殿、獻殿、耳殿、東西配殿、舞樓、廂房
碧落寺
碧 落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南北朝至民國 地址:澤州縣巴公鎮南連氏村 創建于北朝時期,后經多次鼎新擴建,名列古澤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臥云”為古澤州八景第一景。 現存北齊石窟一
澤州岱廟
澤州岱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宋至明 地址:澤州縣南村鎮冶底村西隅 據碑文記載,廟創建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金、明、清歷代曾多次補葺,F存建筑天齊殿為宋代原構,余皆明、清遺物。
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第四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高平市城東北18公里的陳塸鎮 又稱姬氏老宅,是迄今全國發現年代最早的民居建筑。 坐北朝南,建在一高0.42米的砂巖臺基上,平面呈矩形,面寬三間
崇安寺
崇 安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陵川縣城中心的臥龍崗上 崇安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創建年代無考,從現存建筑結構看,大部分為明、清遺物,部分構件仍保留著宋、金、元特征。整個
三圣瑞現塔
三圣瑞現塔 (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陵川縣西河底鎮積善村西的昭慶院內 俗稱積善塔,距縣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據塔內第三層所嵌碑文記載:“大定六年,舜都骷髏和尚行化至此,曾從昭慶院
寺潤三教堂
寺潤三教堂(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陵川縣楊村鎮寺潤村 始建年代不詳,現僅存大殿一座為金代遺構。大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筑,平面正方形,建在長13.5米,寬11.9米、高1.4米的石臺之上,面
南神頭二仙廟
南神頭二仙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縣潞城鎮石圪巒村 創建年代無考。清代進行過大規模修葺。廟為一進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3平方米,F存建筑有正殿
白玉宮
白 玉 宮(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縣潞城鎮郊底村 金大安至崇慶年間重修,后歷代均有修葺。共分三進院落,占地面積275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門、倒座戲臺、過殿、正殿、東西配殿
石掌玉皇廟
石掌玉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縣潞城鎮石掌村 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為金、明、清時代。一進院落,依地勢分為三層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門、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耳房、配
玉泉東岳廟
玉泉東岳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陵川縣附城鎮玉泉村 創建年代無考,明清均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門(戲樓)、拜殿、正殿、配房、配殿等。其中正殿為金代遺
塔水河遺址
塔水河遺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舊石器時代 地址:陵川縣奪火鄉塔水河村 是一處巖洞型的巖棚遺址。遺址出土了人類頭蓋骨化石、哺乳動物化石、石制品、燒骨等,還發現有大量破碎骨片及灰燼層。
崔府君廟
崔府君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明 地址:陵川縣城西20公里處的禮義鎮北街 又名顯應王廟。
古中廟
古 中 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東北10.5公里 的下臺村西北的高地上 該廟創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分為上下兩院,建筑規模宏大。下院建筑有舞臺、看樓、香積廚等。上
清夢觀
清 夢 觀(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東北12.5公里的鐵爐村東 據清《高平縣志》記載:“金姬志真,號洞明子,皇統中游五岳,歸語所親曰‘人生一夢耳,’舍宅作觀名清夢”,清夢
二郎廟
二 郎 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高平市寺莊鎮王報村 創建年代不詳,唐代己存,歷代屢有修葺。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筑有戲臺、獻殿、正殿、東西垛殿、廊房等。戲臺為金代遺構,其余均
中坪二仙宮
中坪二仙宮(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高平市北詩鎮中坪村西北翠屏山南麓 創建于唐天佑年間(904—970年)。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修,后歷代均有修葺、增建,現僅存正殿,主體結構為金
西李門二仙廟
西李門二仙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東南西李門村 廟創建年代不詳,金、元、明、清各代屢有修葺,其中中殿為金代遺構。 廟坐北朝南,兩進院,F存建筑有山門、中殿、
羊頭山石窟
羊頭山石窟(第六批國保) 時代:南北朝至唐 地址: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的羊頭山南麓 羊頭山亦稱首羊山,所謂“嶺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余丈,磅礴數十里”是也。地處潞、澤兩郡,長子、長治
定林寺
定林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米山鎮北七佛山南麓 原名永德寺,因寺側有定林泉,故名定林寺。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現存金大定二年(1162年)碑載,該寺至遲在后唐
游仙寺
游 仙 寺 (第五批國保) 時代:北宋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南10公里宰李村西游仙山南腰間 寺因山而得名,曾名慈教寺。創建于宋淳化年間(990一994年),后歷代屢有修葺,F存建筑毗盧殿為宋代原構
開化寺
開 化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北宋至清 地址:高平市東北20公里陳塸鎮王村舍利山腰 據寺內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大唐舍利山禪師塔銘記》,寺創建于唐末天祐年間(904-907年),初名清涼寺,宋改
崇明寺
崇 明 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北宋至明 地址:高平市南郊15公里圣佛山東麓 俗稱狼谷寺。創建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元代曾予擴建,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六年(1826年)均有修葺。
竇莊古建筑群
竇莊古建筑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縣嘉峰鎮竇莊村 竇莊古村落,西依榼山,三面環水,風景秀美,人文薈萃,民風淳樸,文化積淀深厚。于崇禎二年( 1629 年)歷時九年告成,F存
郭壁村古建筑群
郭壁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縣嘉峰鎮郭壁村 這里曾是山西對外的重要通道,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商賈云集、富甲一方。歷代文人輩出,明、清兩代進士多達十幾人,也因
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縣鄭村鎮湘峪村 湘峪村,原名相谷村。為明萬歷年間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孫氏兄弟的故里。因孫鼎相在兄弟行第三,其故居便稱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縣城西南25公里土沃鄉西文興村 柳氏民居為陜西華昌府通判祖籍沁水的柳遇春的故居,創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院中一石牌坊迎風板上尚存有
砥洎城
砥 洎 城(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陽城縣潤城村 亦稱潤城小城,始建于明祟禎十一年(1638年)。整座城池建于一個土崗之上,周圍沁河環繞。因沁河古稱洎水,故稱砥洎城,面積約2.4萬平方米
郭峪村古建筑群
郭峪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陽城縣北留鎮 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現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遺構。 郭峪城是為避難自保而修的防御性建筑,修建于明崇禎八年
海會寺
海 會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陽城縣城東十五公里北留鎮大橋村西的龍泉側 海會寺亦名龍泉寺,據后周顯德三年(955年)《大周澤州陽城縣龍泉禪院記》碑考,寺始建于唐,初名郭峪院
潤城東岳廟
潤城東岳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陽城縣城東十三公里的潤城村 據廟內碑載,始建于宋代,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 重修,現存建筑為明代風格。 廟坐北朝南,原是一個三進院的
開福寺
開 福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明 地址:陽城縣城內 始建于北齊天保四年(553年),后歷代均有修建。 開福寺原為三進院,現存大雄寶殿、獻殿、戲臺,占地面積1095㎡,建筑面積500平方米
下交湯帝廟
下交湯帝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陽城縣河北鎮下交村 始建于金大安二年(1213年),明清兩代均有大規模修繕。廟為二進院,總面積2106平方米。前院很小,前為山門,后為馬王殿。
長治玉皇觀
長治玉皇觀(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長治縣南宋鄉南宋村 創建年代無考。據大殿正脊大吻、正門門扇題記,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均有修葺,現存建筑五鳳樓和
正覺寺
正覺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明 地址:長治縣城北10公里司馬鄉看寺村 始建于唐大和年間(827~835年),金代重建,元、明時期均予重葺,F存建筑后殿為金代遺構,東西配殿為元代重建,過殿為明
潞安府衙
潞安府衙(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長治市內西南 始建于隋開皇年間(581——600年),元泰定二年(1325年)毀于兵火。泰定3年(1326年)重建公廨廳堂等。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上黨門門庭。洪
觀音堂
觀 音 堂(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長治市郊區小常鄉梁家莊村 創建于明萬歷九年至十一年(1581——1583年),清代屢有修葺,F存建筑正殿為創建時原構,余皆清代所建。 寺院坐東朝西
潞安府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長治市東街廟道巷13號 府城隍廟建筑群是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的,是全國現存已知的府城隍廟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筑群。 潞安府
廣武舊城
廣武舊城 (第六批國保) 時 代:明 地 址:山陰縣張家莊鄉舊廣武村 廣武舊城位于山陰縣城,距離雁門關5公里。始建于遼乾享元年(917年),明洪武及萬歷年間(1374-1619年)重建,原為夯土城墻,明
廣武漢墓群
廣武漢墓群(第三批國保) 時代:漢 地址:山陰縣城南40公里處 山陰是古代戰爭重地,漢代軍隊與匈奴族屢戰于此。整個墓群為當時漢代戍邊將領的陵園。 廣武漢墓群東臨桑干河,西靠舊廣武遼
凈土寺
凈 土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應縣縣城內東北隅 凈土寺金天會二年(1124年)奉敕創建,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修。 全寺建筑分布在東西兩條軸線上,F僅存大雄寶殿。 大雄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第一批國保) 時代:遼 地址: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 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年),金昌明二年至六年(1191——1195年)、元、明、清各代屢有修葺。塔的位置在寺
崇福寺
崇 福 寺(第三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朔城區東大街北側 崇福寺創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55年),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監造。遼代官府占居,稱林衙署。后改為僧舍,名曰林衙院或林衙寺。
師家溝古建筑群
師家溝古建筑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 村落居于三面環山、一面臨溝的向陽坡地上,村中磚構的窯洞式宅院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環村一周的石板路將村莊圍入其中
鄉寧壽圣寺
鄉寧壽圣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明 地址:鄉寧縣城內東北部 創建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元明清均有修茸,F僅存正殿和鐘樓。正殿為宋代原構,鐘樓為元代所建。 寺坐北朝南,正殿面闊
老君洞
老君洞(第六批國保) 時代:唐至明 地址:浮山縣城西南5公里梁村 又名混元石梁殿。據碑文記載,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萬歷三年(1575年)完工,是一座磚石混砌
柿子灘遺址
柿子灘遺址(第五批國保) 時代:舊石器 地址:吉縣縣城以西的清水河沿岸 遺址距今2---1萬年,東西分布約10公里, 面積約6萬平方米,是一處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1980年發現并試掘
柏山東岳廟
柏山東岳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蒲縣城東2.5公里柏山山巔 廟創建年代不詳,據《蒲州縣志》和廟內碑石記載,自唐貞觀以來,此廟屢加修建,宋、金時期廟貌已有相當規模,元大德七
千佛庵
千佛庵(第四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隰縣城西里許鳳凰山巔 又名小西天。庵始建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東明禪師主持興建,清代各朝多次修補,F存建筑多為明末所建。 千佛庵坐西朝東
侯馬晉國遺址
侯馬晉國遺址(第一批國保) 時代:東周 地址: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 遺址南臨紫金山,北臨汾河,面積約35平方公里。南起上馬村南,北至北塢古城,西起臺神村,東至鳳城。在晉國遺址范圍內主
洪洞玉皇廟
洪洞玉皇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洪洞縣城西北5公里馬牧鄉辛北村 元太宗已丑 (1229年)年建,明、清和民國歷代均有修葺,F存主體建筑玉皇殿、關公殿、二郎殿均為元代建筑。 寺廟
廣勝寺
廣勝寺(第一批國保) 時代:元、明 地址: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 寺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
大悲院
大悲院(第五批國保) 時代:宋、金 地址:曲沃縣曲村鎮中心 唐大和元年(827年)創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 重修,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進行過修葺。 大悲院坐
曲村——天馬遺址
曲村——天馬遺址(第四批國保) 時代:周 地址:翼城縣和曲沃縣兩縣交界地區 天馬村在遺址東部,曲村在遺址西部。遺址范圍包括天馬、曲村、北趙、毛張四個自然村,包括墓葬區在內,總面積約為
喬澤廟戲臺
喬澤廟戲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翼城縣東南七公里處的南梁鎮武池村西喬澤廟內 亦稱水神廟,廟已毀,戲臺獨存。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1984年重修。戲臺坐南朝北,臺基高1.6米,沿
南捍東岳廟
南捍東岳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翼城縣東10公里的隆化鎮南捍村 始建年代不詳,正殿檐下斗栱題有“至元二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字樣,F存建筑獻殿、正殿為元代遺構,余皆清代
四圣宮
四圣宮(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翼城縣東南50公里處的西閆鎮曹公村 因宮內供奉堯、舜、禹、湯而得名。創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葺。東側有關帝廟一座,與四圣宮連為一體。四圣宮坐北
媧皇廟
媧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霍州市東5公里的大張鎮賈村 廟坐北朝南,規模小巧,中軸線上現存建筑有戲臺、媧皇圣母殿,東西兩側有廂房、鐘鼓樓,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圣母殿為主殿
霍州觀音廟
霍州觀音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霍州市趙家莊村 觀音廟坐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兩條平行軸線,東軸線為一進院,軸線上分布有山門、三圣殿、東側有廂房、廊房、 耳殿。西軸線為兩進
霍州窯址
霍州窯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霍州市西南陳村一帶 現存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1--3米。器型以碗、盤、碟、高足杯為主,以及洗、瓶、蓋罐、注子、缽、香爐等。裝飾手法有醬
霍州州署大堂
霍州州署大堂(第四批國保) 時代:宋至元 地址:霍州市城內東大街北側 霍州署創建年代不詳,據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版《霍州志》記載,元代州署已具一定規模,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建
普凈寺
又稱南史寺。據寺內明成化元年(1465年)殘碑記載,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七年(64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成化元年(1465年)予以增建、擴建,F存建筑為元、明遺物!∷伦背,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菩薩殿、大雄寶殿。天王殿面闊五間,單檐懸山頂,內塑四大天王像。菩薩殿又稱羅漢殿,面闊五間,佛臺塑千手菩薩像,墻后塑地藏、道明、冥公,兩側塑十殿閻君。墻兩側塑十六羅漢坐像。
大雄寶殿為全寺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原為單檐懸山頂,后改為硬山頂,元代遺構。檐下斗栱四鋪作單下昂。龕內塑釋迦牟尼像,兩側文殊、普賢菩薩,為明代雕塑的藝術作品。
汾城古建筑群
汾城古建筑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襄汾縣汾城鎮 汾城鎮唐初為尉遲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貞觀七年縣城由古城遷于此,名為太平縣,歷朝均有修建,F存建筑以鼓樓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為
丁村民宅
丁村民宅(第三批國保) 時代:明清 地址: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 民居群落分北、中、南三個建筑組群,院落均坐北朝南。北區為明代建筑群,最早的建筑為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所建。以單體四合
陶寺遺址
陶寺遺址(第三批國保) 時代:新石器 地址:襄汾縣城東北約7.5公里的塔兒山西麓 遺址分布于陶寺、李莊、中梁、東坡四村之間,總面積約600萬平方米。其年代約公元前2600~前2000年。 該遺
丁村遺址
丁村遺址(第一批國保) 時代:舊石器 地址:襄汾縣丁村汾河東岸的第三階地上 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早期,是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1953年發現,1954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
堯陵
堯陵(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堯都區城東約35公里的大陽鎮北郊村西(澇河北岸) 堯陵,相傳為唐初改建,據金代泰和二年(1202年)碑(佚碑)載,唐太宗李世民破劉武周屯軍于此,曾晉謁堯陵
鐵佛寺
鐵 佛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堯都區城內西南隅 始建于唐貞觀六年(632年),歷代屢有修葺,現存主要建筑有山門、過廳(原天王殿)、金頂琉璃寶塔、藏經樓及配殿,多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
王曲東岳廟
王曲東岳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民國 地址:堯都區吳村鎮王曲村 戲臺始建于元代初年,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原屬東岳廟的附屬建筑,現廟毀,僅存舞臺。 戲臺坐南朝北,分前后兩部分,前
東羊后土廟
東羊后土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堯都區土門鎮東羊村 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毀,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現存大殿、獻亭、戲臺等,其中戲臺仍保持
牛王廟戲臺
牛王廟戲臺(第四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堯都區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廟內 牛王廟坐北朝南,現存三王殿、獻亭、垛殿、廊廡、戲臺等建筑。戲臺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平陽大
中陽樓
中陽樓(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孝義市中心東南1.5公里古城鎮古城大街 據碑記所載,中陽樓始建于漢魏。元大德七年(1307年)地震坍毀,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遭雷火,清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
卦山天寧寺
卦山天寧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唐至清 地址:交城縣城西北3公里卦山太極峰下 卦山,因山形如卦象而得名;群峰環抱,斷續開合,有“卦岳爻峰”之稱,位居交城十景之首。 天寧寺依山建造
南村城址
南村城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戰國至晉 地址:方山縣城南南村 城址始建于戰國,先后為戰國皋狼邑、西漢皋狼縣治所,十六國漢劉淵起兵反晉在此建都,稱左國城。城址平面呈不規則形狀,南北長約
香嚴寺
香嚴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明 地址:柳林縣城東北隅的小山崗上 又稱香嚴院,俗稱閣則寺。據載,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4年)賜名香嚴寺。金、元、明、清及
興東垣東岳廟
興東垣東岳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 石樓縣城東北20公里的興東垣村 始建年代不詳,金代已有,元至元四年(1388年)、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及清代均進行過修葺,F存建筑大殿為金代原
則天廟
則天廟(第四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文水縣城北5公里南徐村 廟始建于唐,金皇統五年(1145年)重建,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清康熙、乾隆、光緒年間屢有修葺,基本奠定了現有規!,F存建筑則
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第四批國保) 時代:1939年 地址:興縣城西7.5公里蔡家崖村 抗日戰爭時期晉綏邊區軍政領導機關舊址,1940年2月,晉西北行政公署(后改為晉綏行政公署)在這里成立
磧口古建筑群
磧口古建筑群 (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臨縣城南50公里磧口鎮 東依呂梁山,西臨黃河水。從明末清初起,商業日益發達,“九曲黃河第一鎮”、“水旱碼頭小都會”的美名傳遍南北。清道
善慶寺
善慶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臨縣歧道鄉府底村 創建于隋開皇三年(583年),古稱善訓府。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門(復建)、大雄寶殿、諸佛殿等?偯娣e為12OO平方米。
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汾陽市杏花村鎮東堡村盧家街 據《北齊書》記載,杏花村的釀造史自北齊河清年間(561——564年)始,歷經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沒有間斷。
義居寺
義居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臨縣棗圪達鄉棗圪達村 始建于宋代,舊稱“佛堂寺”,原為天官寺下院,F存建筑正殿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寺院坐西朝東,三進院。
文峰塔
文峰塔(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汾陽市陽城鄉建昌村 據康熙《汾陽縣志》記載,該塔由明天啟二年(1623年)進士汾陽人朱之俊(曾任明清兩代國子監司業)率眾集資捐助而建。該塔為八角十三
汾陽五岳廟
汾陽五岳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汾陽市三泉鎮北榆苑村 依據梁上題跡及碑文記載,金天得三年(1151年)重建,元、明、清均有修葺,F存五岳殿、水仙殿為元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
太符觀
太符觀(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汾陽市杏花鎮上廟村 始建年代不詳,金承安五年(公元1 2 00 年)在觀內創建醮壇,明、清時期屢有修葺,F存建筑昊天玉皇上帝殿為金代原構,余皆明代所
天貞觀
天貞觀(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離石區城北鳳山 俗稱鳳山道院。創建于宋,是為祭祀宋代道祖陳希夷和其門徒明代道士孫云際而建。元代遭兵火焚毀,明洪武、宣德、景泰年間進行過較大維修
安國寺
安國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離石區城西10公里的烏崖山麓 寺創建于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原名安吉寺,曾為唐代宗之女昌化公主食邑地。宋嘉祐三年(1058年)改今名。金、元、明歷代皆有
馬茂莊漢墓群
馬茂莊漢墓群 (第五批國保) 時代:東漢 地址:離石區城關鎮馬茂莊村西的二階臺地 墓群分布范圍約2平方公里。1990年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首次科學發掘3座漢畫像石墓,出土42塊漢畫像石。1993
坡頭泰山廟
坡頭泰山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盂縣北下莊鄉坡頭村 始建年代不詳,廟內元代經幢記載,元至正七年(1357年)重建。明天順、清康熙、民國六年都曾進行過修繕。 泰山廟,坐北朝
府君廟
府君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盂縣上社鎮中社北村 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攀間枋題記,元延佑二年(1315年)重修。明清時屢有修葺。占地面積936平方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中軸線上
大王廟
大王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明 地址:盂縣縣城北 為春秋時晉國上卿趙武之行宮。創建年代不詳,元代《重修藏山廟記》有“重建于金,源之于承安五年”的記載。自漢、唐、宋、元歷代均有修葺
關王廟
關王廟 (第四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陽泉市郊東北5公里白泉鄉林里村 玉泉山腰 創建年代不詳,宋宣和四年(1122年)重修,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
五臺山建筑群
1、顯 通 寺(第二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五臺山臺懷鎮北側 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69年),初名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佛教傳入中國時所建的早期寺宇。北魏孝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1942—1947年 地址:定襄縣城西2公里處西河頭村內 地道戰遺址1942年開鑿,1947年形成現有規模。西河頭村地道全長5千米,南、北、中3條主干線橫貫東西
定襄關王廟
定襄關王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定襄縣城北關的定襄二中 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均有
洪福寺
洪福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定襄縣宏道鎮北社村 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康熙四十七年碑載:“宋宣和、金天會年間,此院已稱古院,則其創建之由邈乎遠已!爆F存建筑大雄寶殿為金代原構
秘密寺
秘密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繁峙縣巖頭鄉巖頭村 創建于北齊,唐武則天時為遠近聞名的禪宗道場,金代以前為五臺山十大寺之一,明代屬西臺外九寺之一。 秘密寺亦稱秘魔巖。主體為
公主寺
公主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 據記載,寺建于北魏,為北魏文成帝第四女誠信公主所建,故名公主寺。明弘治十六年(1505年)落架重修,清代、民國期間屢有修葺,F
三圣寺
三 圣 寺 (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繁峙縣東35公里西沿口村 始建年代無考,可考之建年為元代,明清兩代屢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地勢較高,由前后兩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依次有影壁、
巖山寺
巖山寺(第二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繁峙縣城東南40公里五臺山北麓天巖村 原名靈巖院。據寺內碑刻記載,創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延祐二年(1315年)重修,明清屢有補葺,F存建筑文殊殿為
代縣文廟
代縣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代縣城內西南街 始建年代不詳,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毀于戰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竣工,成化、嘉靖年間擴建,清代屢有
長城雁門關段(含白草口長城)
長城雁門關段(含白草口長城)
長城雁門關段(含白草口長城)(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代縣城北20公里白草口雁門關村南200米 又名西陘關,是明代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
邊靖樓
邊靖樓
邊 靖 樓(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代縣縣城十字街心 又名譙樓、鼓樓,是歷史上以邊靖樓為中心的古代州城長城險隘雁門關的重要依托和支撐點。為守望了敵、指揮作戰之軍事設施,有萬里長城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代縣縣人民政府院內 原為圓果寺中建筑,又稱圓果寺塔,寺已毀,塔獨存。 阿育王塔為圓錐形,通高40米。臺基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50米,東西寬30米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五臺縣東冶鎮永安村 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990年進行了修繕,F故居坐北朝南,一進兩院,院內房屋均青磚通板瓦房,為典型的北方傳統民居建筑。1901年1
延慶寺
延 慶 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五臺縣陽白鄉善文村 始建年代不詳,占地104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兩進院落,院內中軸線上現存二門、大佛殿、東西配殿。大佛殿為金代遺構,余為后
廣濟寺大雄寶殿
廣濟寺大雄寶殿(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五臺縣城內西大街北側 俗稱西寺。始建于元至正(1341一1368年)年間,明清兩代局部予以修葺,F存建筑大雄寶殿及殿內塑像為元代原作。 大雄寶
白求恩模范病室舊址
白求恩模范病室舊址(第二批國保) 時代:1938年 地址:五臺縣松巖口村 抗日戰爭初期,松巖口是晉察冀軍區后方醫院。1938年6月17日,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從延安來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金
佛光寺
佛光寺(第一批國保) 時代:唐至清 地址:五臺縣城東北25公里的佛光新村 據《古清涼傳》記載,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年),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大滅佛教,寺宇被毀。唐宣宗繼
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大殿(第一批國保) 時代:唐 地址:五臺縣城西南22公里李家莊 我國現存最早的唐代木結構建筑。該寺創建年代不詳,重建于唐德中建中三年(782年), 據寺內大殿西縫平梁下保存“因舊名大唐建
金洞寺
金洞寺 (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忻府區合索鄉西呼延村西1.5公里的山坡上 據寺內經幢銘文記載,始建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明清時期進行修葺。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551平方米
水神堂
水神堂(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廣靈縣城 水神堂,是豐水神祠和大士庵的合稱,因建在壺山上,故又稱壺山水神堂。 建筑坐北朝南,總平面呈八角形,邊長各不相等,呈精巧的幾何體。
沙梁坡漢墓群
沙梁坡漢墓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漢 地址:天鎮縣南河堡鄉季馮夭村東南 漢墓群為南北向分布,東西向排列。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2.5公里,現存地層表面可見的漢墓有41冢,高8——12米不等,周長
慈云寺
慈云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天鎮縣城內西街 原名法花寺,始建于唐代,明宣德三年(1428至1430年)重修。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5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毗盧殿
平型關戰役遺址
平型關戰役遺址(第一批國保) 時代:1937年 地址:繁峙、靈丘縣交界處 平型關古名瓶形寨,為明代內長城關隘。北連恒山余脈,南接五臺山,東通西冀北,西抵雁門關,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
覺山寺磚塔
覺山寺磚塔(第五批國保) 時代:遼 地址:靈丘縣城東南14公里的筆架山西側 又名普照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遼大安五年(1089年)重建。明、清時期均有修葺,F存磚塔為遼代原構,余
曲回寺石像冢
曲回寺石像冢(第五批國保) 時代:唐 地址:靈丘縣三樓鄉曲回寺村 是一處珍貴的唐代石雕組群遺址。曲回寺屬五臺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擁有百余名眾僧的佛教寺院,宋、遼、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
云林寺
云林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陽高縣城西南隅 俗稱“西大寺”。始建于明代,清代曾進行過修葺,F僅存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占地面積4317平方米,單檐廡殿頂。
古城堡墓群
古城堡墓群(第六批國保) 時代:漢 地址:陽高縣城東南30公里處 漢墓群分布在以古城鎮為中心,方圓1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以許家窯、靳家洼、單家窯、安家皂一帶墓冢較為集中,F存60余座,封土
許家窯——侯家窯遺址
許家窯——侯家窯遺址(第四批國保) 時代:舊石器 地址:陽高縣古城鄉許家窯村和河北省陽原縣侯家窯村之間 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紀初,據鈾系法斷代距今約10萬年,為中國華北地區舊
栗毓美墓
栗毓美墓(第六批國保) 時代:清 地址:渾源縣城東1.5公里永安鎮 栗毓美(1778——1840年),字樸園,山西渾源人,是清代一位頗有建樹的治河專家。曾任知縣、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職。
渾源永安寺
渾源永安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 俗稱“大寺”。寺始建于金代,后毀于火。元朝初年,永安軍節度使高定回歸故里邀歸云禪師主持捐資重建。
荊莊大云寺大雄寶殿
荊莊大云寺大雄寶殿(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渾源縣荊莊鄉荊莊村 原名大云禪寺。據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渾源縣志》載:“大云寺舊志大云禪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里龍山為上院,一在城
懸空寺
懸空寺
懸空寺(第二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渾源縣城南5公里北岳恒山下金龍口西崖峭壁 據《恒山志》記載,懸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約公元六世紀),后經歷代重修,現存建筑皆明清遺構。全寺建筑懸掛在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民國 地址:大同市西郊西巖山下的五周川 學校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大同中學堂”,此后校址校名幾經變遷。1913年,山西省立第三中
大同煤礦萬人坑
大同煤礦萬人坑(第六批國保) 時代: 1937——1945年 地址:大同市南郊區煤峪口南溝 1937年10月,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占領大同煤礦后,野蠻地推行“以人換煤”的血腥政策,瘋狂掠奪大同的煤炭資源
禪房寺塔
禪房寺塔(第六批國保) 時代:遼 地址:大同市西南30公里處的丈人峰頂上 磚塔系禪房寺的一部分,故名禪房寺磚塔!洞笸尽份d:“禪房山東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盤距四十里,西連懷仁馬
大同九龍壁
大同九龍壁 (第五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大同市內東街南側 據《大同府志》記載,創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單面五彩琉璃照壁。。 九龍壁坐
方山永固陵遺址
方山永固陵遺址 (第五批國保) 時代:北魏 地址:大同市城北30公里處的方山(今寺兒梁山) 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拓跋睿之妻文明皇后馮氏的陵墓,太和五年(481年)開始營建,八年告成,十四年(490年
平城遺址
平城遺址(第三批國保) 時代:北魏 地址:大同市城北火車站一帶 公元398年,魏王拓跋硅稱帝,定都平城,模仿鄴城、洛陽、長安而“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歷經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獻
華嚴寺
華嚴寺(第一批國保) 時代:遼、金、清 地址:大同市區西南隅 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遼、金寺院建筑。 華嚴寺歷經滄桑,幾度興衰。據《遼史地理志》載:“清寧八年(1062年)建華
善化寺
善化寺(第一批國保) 時代:遼、金 地址:大同市城區南隅 我國現存遼、金時期布局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寺院建筑。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第一批國保) 時代:北魏 地址:大同市城西16公里武周山南麓 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F存主要洞窟53個,大小造像51000余尊,占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雕飾奇偉,是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1939——1943年 地址:黎城縣黃崖洞鎮下赤峪村 “黃崖洞”是一個山區的名稱,泛指方圓約10平方公里的地區。當時兵工廠建在水窯山谷中,包括生產區、管理
寶峰寺
寶峰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明 地址:屯留縣路村鄉姬村 始建年代無考。寺院坐北朝南,二進院。中軸線依次有戲臺、水陸殿、五方佛殿,殿前左右各有廊房七間,占地面積2800多平方米。
真澤二仙宮
真澤二仙宮(第五批國保) 時代:元 地址:壺關縣城東南45公里的樹掌鎮神郊村 真澤宮俗稱二仙廟、奶奶廟,始建于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三嵕廟
三嵕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壺關縣城南12公里黃家川南陽護村 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進行過修葺,F存建筑正殿為金代原構,香亭與鐘、鼓樓為明代遺構
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沁縣城西7.4公里的開村 據縣志記載,普照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唐元和年間修,金大定年間重修,清順治、雍正年間屢有修葺,F僅存大雄
沁縣大云院
沁縣大云院(第五批國保) 時代:宋至清 地址:沁縣郭村鄉郭村 始創年代不詳,現存山門、正殿。正殿為宋代遺構,山門為清代所建。 院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927.2平方米,一進院落。正殿面
襄垣文廟
襄垣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襄垣縣城內新建街245號 始建于金天會年間。元元貞二年至大德四年(1296—1300年)擴建,后歷代均有修葺,F存建筑有大成殿、東廡殿、藏書樓。
昭澤王廟
昭澤王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襄垣縣王橋鎮郭莊村 昭澤王是唐懿宗咸通年間襄垣民間一位姓焦俠士,因精通陰陽地理之術,為民懲惡揚善、除魔降雨,歷代受封昭澤王,深受民眾崇拜并筑廟祭
靈澤王廟
靈澤王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明清 地址:襄垣縣夏店鎮太平村 創建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明清均有增修。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筑大殿、角殿、耳樓、東西配殿、東西廊房、山門、戲樓、鐘鼓樓等。
天王寺
天王寺(第六批國保) 年代:金 地址:長子縣城南大街 據光緒八年《長子縣志》及碑載,元、明、清共九次修葺和增建,F存建筑有中殿和后殿,占地面積1140.8平方米。 中殿面闊進深各三間
崇慶寺
崇慶寺(第四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長子縣城東南22公里的紫云山腰下 崇慶寺分前、后寺,前為護國靈貺王廟,后為崇慶寺,前、后寺相距200米。 護國靈貺王廟創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法興寺
法興寺(第三批國保) 時代:唐、宋 地址:長子縣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始建于后涼神鼎元年(401年),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760年)改名廣德寺,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始稱法興寺,宋、元
東邑龍王廟
東邑龍王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潞城市東南5公里處的成家川辦事處東邑村 廟創建年代不詳,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F存主要建筑正殿為金代遺構,戲臺為清代建筑。 廟
原起寺
原起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潞城市東北22公里下黃鄉辛安村 據寺內經幢記載,寺始建于唐天寶六年 ( 747年),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建青龍寶塔,后歷代均有修葺,F存大雄寶殿、青龍寶
八路軍總司令部北村舊址(并入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八路軍總司令部北村舊址(并入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第六批國保) 時代:1938年——1939年 地址:潞城市店上鎮北村 1938年10月至1939年7月8日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太行,開辟華北抗日根據地
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第一批國保) 時代:1938年 地址:武鄉縣的磚壁村和王家峪村 王家峪村距武鄉縣城45公里,在磚壁村西南10公里洪水河南岸一條狹谷中,舊址設在村北三座相連的民居中。磚
洪濟院
洪濟院(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武鄉縣東良鄉東良候村 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 現存主體建筑正殿為金代風格。余皆明、清重建。 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占地
會仙觀
會 仙 觀(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至清 地址:武鄉縣城東25公里監漳鎮監漳村 始建于金正大六年(1229年)(即南宋韶定二年),后歷代曾數次修葺,現存主體建筑三清殿為金代遺構,玉皇殿為元
武鄉大云寺
武鄉大云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武鄉縣城西25公里故城鎮故城村 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重修碑記載,寺曾為東漢涅氏縣治所,初名巖靜寺。北齊河清四年(565年)重修。
金燈寺石窟
金燈寺石窟(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 地址:平順縣杏城鎮背泉村東的林慮山巔 原名寶巖寺。石窟開鑿于山巔自然形成的石凹內。開鑿年代從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止,歷
夏禹神祠
夏禹神祠(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平順縣陽高鄉侯壁村 俗稱禹王廟,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皆有修葺。一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門(上為倒座戲臺)、正殿,東西兩側為配殿。正
回龍寺
回龍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平順縣陽高鄉侯壁村 創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F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單檐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平面近方形。斗栱四鋪作,出平昂。梁架
佛頭寺
佛頭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平順縣陽高鄉車當村 創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因背靠佛爺垴而得名,原有兩進院,現僅存宋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平面近方形,單
淳化寺
淳化寺(第五批國保) 時代:金 地址:平順縣陽高鄉陽高村 據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順縣志》記載:寺院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初名龍門禪院,既龍門寺下院。北宋開寶年間(96
九天圣母廟
九天圣母廟(第五批國保) 時代:北宋至清 地址:平順縣城西北15公里北社鄉河東村 據廟內元中統二年(1621年)石碑記載:廟創建于隋,唐、宋、元、明、清皆有修葺,F存建筑大殿為宋代遺構,獻殿
明惠大師塔(第五批國保)
明惠大師塔(第五批國保) 時代:五代 地址:平順縣城東25.5公里不蘭巖鄉虹霓村 原為“;菰骸敝薪ㄖ,寺院早毀,唯塔獨存。塔為方形石塔,是我國現存僅有的一座五代時期石塔。 據該塔背
龍門寺
龍門寺(第四批國保) 時代:五代至清 地址:平順縣城東北54公里石城鎮源頭村龍門山麓 寺創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時期曾予大規模擴建,尤其是北宋建隆元年(950年)
大云院
大云院(第三批國保) 時代:五代至清 地址: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石會村北龍耳山中 院創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巖院,亦稱大云寺,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
天臺庵
天臺庵(第三批國保) 時代:唐 地址:平順縣城北25公里實會鄉王曲村 寺創建年代不詳,僅存正殿及唐碑1通。大殿依其形制、結構和手法,為唐代遺構。
山西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 瀏覽 5719 次
上一篇:山東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下一篇: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關于 山西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