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民間傳統手工藝雕塑藝術品之一,湯氏面塑是北京知名面塑工藝品,以傳神、色彩艷麗而著稱,老北京人稱為“面人湯”。湯氏面塑藝術,就起源于通州,是通州運河文化孕育的藝術奇葩,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享譽海內外。
北京面塑藝術經過幾代民間藝人的傳承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民俗面塑藝術,其中最著名的一派是“面人湯”。面人湯第一代是面塑大師湯子博(藝名面人湯);面人湯第二代傳人是湯夙國。湯夙國已經在北京通州開起了面人湯藝術館,面人湯藝術館位于北京通州區新華北街301號(區委院內)。
面人湯傳人
第一代面塑傳人湯子博(1882-1971)(藝名面人湯),1882年生于通州新城南街。先生少喜繪塑,興趣廣泛。對醫、儒、釋、道、禪均有研究。清末在通州萬壽宮偶遇山東面塑藝人,頗感興趣,遂購其面團,潛心研習面塑,終有所成。他將傳統簽舉式玩偶改革成托板式面塑藝術品,更創新了核桃面人藝術珍品。湯氏面塑獨具特色,人物神態生動逼真,惟妙惟肖,精細所致,能在半個核桃里塑造27個人物,堪稱藝術絕品。1956年中央工藝美院成立湯子博工作室,從此"面人湯"從民間登上藝術殿堂。湯子博先生為發展民族工藝美術事業勤奮創作,默默奉獻畢生精力。其作品多被選為國家禮品并常參加國內外展覽,曾獲"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會"獎章。
湯子博的獨門絕活兒是“核桃面人”,能在半個核桃里塑造27個人物,技巧嫻熟,同時,他把傳統的簽舉式面人改革成托板式面塑藝術品,并用歷史文學名著人物、戲曲人物、神話傳說人物等取代傳統俗套的豬八戒、孫悟空,革新了這個民間技藝,拓展了面塑發展空間,使面塑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走入人們視野。
湯子博有三句至理名言:
愛嘛!就學,非要把它學會了不可。
會啦,不算完,還得出類拔萃才成。
心要野,要學仁,做人要包天裹地。
面人湯第二代傳人湯夙國 (1933.5—) 原名麟書, 北京人。 擅長面塑、雕塑、繪畫及民間工藝。是將國畫和面塑、西方雕塑結合起來的第一人。 1966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雕塑創作室副研究員。湯夙國成長于藝術之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幼工詩文,善繪畫。得家父真傳,對面塑藝術承上啟下,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總結、創新、發展,使面塑藝術更具時代和民族特點。曾到美國、加拿大、日本等20多個國家進行訪問,講學,舉辦展覽,對宣傳民族文化,增進友好往來做出了積極貢獻。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獲獎并被徐悲鴻紀念館、巴黎大學、日本東京藝人等收藏。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湯夙國先生"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曾為電影《駱駝祥子》、《八旗子弟》等制作人物道具。有作品被博物館、國家 元首等收藏。作品有《鐘馗》、《長眉》、《韋馱》、《降龍》及《小澤征爾》等。著作有 《面塑大師湯子博畫稿》、《中華民間藝術大觀》(合著)、《面塑制作》等。面人雖小,但做出好的面人的確需要一番功夫:捏、搓、揉、掀、點、切、刻、劃,來不得半點馬虎。在充分掌握了這些技藝以后,湯夙國進一步提高了制作面人的標準。在制作人物之前,他都會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他們。他的書房擺滿了文史哲方面的書籍,他把這些戲稱為“湯氏面塑的腦白金”,所以他才能準確地把握人物的神態,精確地傳達出人物的思想,并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
湯氏面塑藝術特點
1.湯氏面塑將國畫融入面塑當中,將國畫和面塑結合起來;
2.面人湯雕刻人物傳神,主要眼睛雕塑的逼真傳神,栩栩如生;
3.湯氏面塑色彩艷麗,使用的都是好的色彩顏料;
4.湯氏面塑使用的都是熟面,加上防腐劑,所以可塑性強而且保持持久,不容易干裂。
5.湯氏面塑藝術北京獨樹一幟,是北京面塑的代表,正印章了湯老的一句話,會啦,不算完,還得出類拔萃才成。
6。面人湯講究收到、心到、神到的藝術境界,這樣才能將面塑雕塑的活靈活現。